慈禧太后小金库达2亿两白银最后不知所终( 二 )


其实,在晚清军队中,各营军官几乎都在不同程度地苛扣士兵饷银入“小金库” 。这也是当时清军缺乏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异辞录》记载,庆亲王奕劻掌权时,每年王府开销要三十余万银子,亲王俸禄远远不够,怎么办?“邸(庆王府)中用度不足,咸知取诸北洋,然究于何项开支,何人过付,无人能测也 。”其实这笔钱就来自于北洋新军的“小金库” 。北洋新军继承了淮军传统,“(新军)六镇每月皆有截旷之饷不下三四万”,皆进了北洋新军的“小金库” 。而且袁世凯还用活了这个“小金库”,每年都不动声色地进献给庆亲王三四十万两银子!说到这,您或许豁然开朗,明白为什么庆亲王那么重用、提拔袁世凯了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袁世凯被迫交出四镇新军的管辖权给陆军部由铁良掌管,他也弄了“小金库”,并且也从“小金库”里提取巨款进贡给大权在握的庆亲王 。于是,铁良的地位也迅速得以提高并巩固 。
这或许就是晚清很多官吏都爱“小金库”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袁世凯1903年至1908年期间控制着大清招商局,按照他拟定的《整顿局务九条》,规定北洋大臣对招商局的外事、财务等各项事务有直接的、绝对的控制权,尤其财务他更是一把抓 。“动支款项在一万元以上者,须禀请本大臣核准方可开支” 。实际上,他是把招商局也变成了北洋新军集团的“小金库” 。据盛宣怀记述,在袁世凯控制招商局期间“北洋提去用款每年数十万”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
晚清皇宫的“小金库”很崇洋
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是皇室财政和政府财政两大平行的财政收支系统 。其实,皇室财政就是广义上的皇帝的“小金库” 。
同治年间,规定每年由户部拨给内务府三十万两银子进皇家“小金库” 。到了光绪癸巳年(1893年),已增至每年110万两 。“户部岁奉孝钦后(慈禧太后)十八万,德宗(光绪)二十万,名曰交进银”,这“交进银”更是“小金库”之外的又一“小金库” 。
据《清稗类钞》记载,皇家“小金库”大内银库“存(银)一千六百万两” 。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库”中“尚有黄金三万两”—这里没提到白银 。另一笔记《异辞录》的作者认为,“太后(慈禧)有私蓄三千万”,就是说,慈禧太后的“小金库”的数额达到了三千万两银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出逃,保命要紧,根本顾不上“小金库”,但是留守大臣世续知道太后“小金库”的所在地,雇了日本使馆的士兵严密看守 。于是,在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回北京后,“慈颜大悦”,立即重用世续,“赏黄马褂,转吏部兼都统”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指严的《十叶野闻》更形容慈禧的“小金库”有“天文数字” 。他说:“而慈禧所自积之镪,始终未悉其确数,或言计共二百兆两”,意思是慈禧的“小金库”有2亿两白银 。这些钱最终都去了哪儿?有人说被日本人盗抢走了,有的说是被李莲英们给盗取、贪污掉了,等等,莫衷一是 。
光绪、慈禧死后,隆裕太后掌管宫中,也学慈禧的样儿建立自己的“小金库” 。但与慈禧相比,她真是小巫见大巫,大概数字为九千六百万两 。不过她有理财头脑,把钱存进了外国银行赚取利息,据说以她妹夫载泽器重的盛宣怀为经理人 。在清朝覆灭,溥仪退位后,曾“闻洋行有倒账之说” 。但隆裕毕竟是个深居宫中的妇人,亡国之际,丧魂失魄,哪有精力余裕再追究她的“小金库”啊 。而且,有人怀疑,“盛(宣怀)本狡狯”,那笔巨款可能早被盛宣怀私吞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