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浑传原文翻译,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

《三国志.郑浑传》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 。高祖父众,众父兴,皆为名儒 。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 。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 。浑知术必败 。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 。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下蔡长、邵陵令 。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 。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 。虽有随者,率胁从耳 。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 。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 。”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 。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 。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 。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 。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 。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 。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 。又贼靳富等,胁将夏阳长、邵陵令并其吏民入硙山,浑复讨击破富等,获二县长吏,将其所略还 。及赵青龙者,杀左内史程休,浑闻,遣壮士就枭其首 。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 。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由是民安于农 。而盗贼止息 。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 。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 。文帝即位,为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 。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 。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 。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 。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 。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 。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 。迁将作大匠 。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
译 文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他的高祖父郑众,郑众的父亲郑兴,都是著名的儒家学者 。郑浑的哥叫郑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还未到任)就去世了 。当时华歆为豫章太守,平素与郑泰的关系好,郑浑就渡江投奔华歆 。太祖(曹操)听说他学有所成做事踏实,封他为掾令,不久又升为下蔡长、邵陵令 。当时国家不安定,老百姓都强悍轻捷,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养殖牲畜,生的子女也无法养活,于是都不生养 。郑浑在自己的辖地收缴百姓的渔猎工具,督促他们致力农桑生产,又开辟稻田,加重抛弃子女的处罚 。百姓起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富裕了,没有不敬仰他的 。(老百姓)所生育的子女多用郑来取名字 。征召郑浑为丞相掾属,接着升为左冯翊 。
【郑浑传原文翻译,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曹操)征讨汉中,任用郑浑为京兆尹 。郑浑认为百姓刚从各地迁来,为此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靠近住,温和诚实的人与孤寡老人为邻居 。让百姓勤奋耕种,明白禁令,检举揭发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因此百姓安心农业生产,偷抢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等到征讨大军进入汉中的时候,他辖地输送的军粮是最多的 。他又派遣百姓到汉中种田,没有一个逃亡的 。太祖更加嘉奖他,又升为丞相掾 。魏文帝即位后,郑浑被提升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不久调任阳平、沛郡两地太守 。辖地处于低洼,潮湿,常有水灾,百姓生活困难 。郑浑在萧县相县交界的地方挖塘筑坝,开垦稻田 。郡人都认为不便利 。郑浑说:“这里地势低洼,(积蓄了水)适宜灌溉,最终能长久收到养鱼种稻的好处,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最根本方法 。”于是他亲自率领官吏和百姓,兴田开塘筑坝,一个冬天就弄好了 。结果连年大丰收,田亩粮食产量逐年递增,赋税收入比常年翻倍,百姓依靠他带来的好处,刻碑颂扬他,号曰郑陂 。不久他调任山阳、魏郡太守,其管理和做法与前面一样 。又因为辖地百姓,以缺乏树木为苦,于是他督促百姓种在田地周围栽榆树,又增种各种果树 。榆树都长成防护林了,果树也获得丰收 。进入魏郡地界,村落整齐划一,百姓财用丰足,生活富裕 。魏明帝听说了他的事迹,下诏表彰他并通告全国,升任他为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建筑工程的官员 。郑浑为官清廉朴素,妻子儿女却遭受饥寒 。他去世后,明帝任命他的儿子郑崇为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