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廷为什么挖洪秀全祖坟:破坏风水?

【揭秘清朝廷为什么挖洪秀全祖坟:破坏风水?】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原为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了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死后不久灭亡 。
据一位对太平天国并无敌意的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记载:“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 。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纽 。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洪家祖辈只是农民,为何洪秀全会富贵煊赫至此呢?这跟洪家祖坟选址有无关系?洪秀全的败亡是否与祖坟被挖有关系?
洪秀全的祖坟位于广东省花县之北的芙蓉嶂山上,芙蓉嶂位于芙蓉镇之北,海拔360米,处于县北群山之中,山峰重叠,状若芙蓉 。又因绵亘于该县中部平原之背,一字排开,宛若屏帷,故称芙蓉嶂 。山之南,有“白水稆”,又名“西山瀑布”,其状如同白练自50米高处分五级泻下,溅石飞花,倾注入潭,其声轰轰 。曾有文人墨客咏之为“峭壁中悬一段云,青山横为玉龙分 。势倾河汉难窥测,声杂风雷骇听闻 。当暑向人寒瑟瑟,凌空触石雨纷纷……”
芙蓉嶂虽为风水宝地,但长期以来,外地人很少知道 。后来被一位风水大师赖布衣发现,芙蓉嶂才逐渐名声远播 。赖布衣是江西省定南凤岗村人,约1276年宋朝末年,出生于风水名门世家,原名赖文俊,布衣是他的自号 。他少年时,就得到父亲赖澄山的真传,18岁就行走江湖,以风水相术为生 。他在粤北群山中发现“龙脉”南延,气势磅礴,十分高兴,决心要跟踪“龙脉” 。他沿着“龙脉”出南雄,过曲江,下英德,越清远,入花山北部山区,来到芙蓉嶂 。他见气势不凡,认为此乃龙脉之“结穴” 。临行时口占偈语一首:“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有覆船岗,左有莺蜂窦(‘窟穴’的意思),鳌鱼把水口,狮、象守门楼 。谁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
原来这山南麓,有三个小山岗突起,居中的名土地坛最大;左、右两边的分别名叫覆船岗、莺蜂窦 。正南面约一公里之遥,又正好与三座山岗相对 。其中间一座名鳌鱼岗(后人讹传为鲤鱼岗),左、右两边相距各几百米处,有名叫“狮”、“象”两山,均以形似而得名……赖布衣在芙蓉嶂住了几天后,便告别村民离开 。听说他又跟踪“龙脉”,以后去过南海、顺德、番禺、宝安,直到九龙又住下一段时间,然后租一小船去海南岛,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只有他留下的诗在花县一直流传 。
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梅县石坑镇有洪族一支全家迁来花县福源水村定居,不到两年,洪老汉逝世,初葬于福源水村附近 。洪老汉的二儿子洪英伦稍懂风水相术,他得知芙蓉嶂的风水诗后,于是便按照诗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见果然为风水宝地 。于是选定位置,把父亲尸骸迁葬到此,重建了坟墓 。墓形像一座太师椅,用青砖砌结,正中有花岗石造的墓碑,碑上款刻“嘉庆二十年秋谷旦吉日重修”,正中是“清显祖考讳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绎、英伦、英缄、英纬,孙会玄同立 。”
赖布衣的预言是否真能变为现实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传人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天王,应了赖布衣“六百年后必有王者出”的预言 。但他只当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国就失败了,实现不了赖布衣:“世代出公侯”的预言 。有人说,这是因为清廷派人挖了洪秀全祖坟的缘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