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太监们为何无法专擅朝政?盘点清朝的太监

清朝的太监们为何无法专擅朝政?我国历史上的太监很多 , 但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多都是那些为非作歹 , 祸国殃民之辈 。从赵高到李辅国 , 从刘瑾到魏忠贤 , 可以说凡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太监们 , 没有一个不是才智过人之辈 , 只可惜他们大多都走上了一条邪恶的道路 , 而最终被遗臭万年 。
在我国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的封建传统下 , 如果不是为贫寒所逼 , 而走投无路 , 没有人会主动愿意或是子孙进行阉割而进宫当太监的 。其实 , 太监们也并非天生就是坏种 , 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在清朝宫廷之中 , 太监们曾经互相流传着一句话:“咱们做奴才的 , 千万别拿自己当人 。”可见 , 太监心中也是有也是有着自卑和心酸的 。
早在努尔哈赤 , 皇太极时期后金政权中并没有太监的存在 ,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 , 满洲政权最初和太监打交道 , 是源于与明朝之间的战争 。那时候明朝的监军太监是朝廷的近臣 , 而后金军与明军交战过程的同时 , 也与明朝监军太监屡次接触 , 让皇太极等人对太监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皇太极曾针对明朝的监军太监问题说道:“明朝的监军太监既专政贪财 , 有喜好别人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在后金军攻入山海关 , 扫荡河北、山东等地明朝藩王辖区的同时 , 也俘获了不少太监 , 这便是清王朝拥有太监的开始 。
清朝真正开始拥有大批的太监 , 主要是所接收明朝宫廷中遗留下来的太监 。在我国历史上 , 明朝始终存在宦官专政 , 所以太监的势力和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 , 康熙帝曾听一些老太监传言 , 明末宫中的太监多达七万余人 。明朝宦官乱政的现象 , 也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 这也始终让清朝的统治者们引以为鉴 。
清朝自顺治帝开始 , 便极力防范太监干政 , 对太监的管束极为严格 。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 , 顺治帝为警告后世子孙铭记以前历朝太监干政的教训 , 特意定制了一块铁牌 , 高达134厘米 , 宽70厘米 , 厚6.5厘米 , 立于交泰殿前 。康熙帝执政期间 , 一直遵从父亲的遗训 , 也是对太监加以提防 , 他曾明确说道:“明朝平时太监等专政 , 人主不出听证 , 大臣官员俱畏惧太监,以致误事 。此辈性情与常人异 , 只足备宫中使令耳 。天下大权唯一人操之,不可旁落,岂容假之此辈乎 。”
在此之后 , 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一直到同治帝在位期间 , 无一不是遵守顺治帝的遗训 , 始终对太监加以提防 , 所以在清朝前期两百多年中 , 清朝有“名气”的太监极为罕见 , 始终没有出现过太监干政的现象 。直到清朝中后期 , 慈禧太后执政期间 , 一些太监才逐渐被昏庸无能的她所信用 , 相继出现了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等人 。
其实 , 清朝中前期始终没有出现过太监干政的现象 , 清朝满族创立的八旗制度也有很大的原因 。努尔哈赤创建满洲政权的时候 , 为了便于指挥和控制 , 将所管辖的人口编制了正黄、正白、正红和正蓝四旗 , 随着人口的增多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和镶蓝四旗 , 一共八旗 。八旗旗主一直是由努尔哈赤的子孙或家族成员来接替 , 归属于八旗的子弟对各自的旗主有绝对归属权 , 即使是皇帝 , 未经各旗旗主的同意 , 也不能指挥其旗下人员 , 八旗旗主对皇权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牵制力 。在八旗共治的情形下 , 皇帝都不可能为所欲为 , 太监们就能不可能凭借皇帝的权威来干涉朝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