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年号 , 是中国封建制度一大“发明” , 系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 , 被认为是帝王正统标志 。不同的皇帝需有不同的年号 , 一般不用另一个皇帝的年号 , 否则会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 。最早的帝王纪年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刘彻 , 自武帝肇始以来 , 从此历代帝王即位 , 一般大多立有年号 , 直至袁世凯复辟帝制 , 他使用的“洪宪”年号是最后一个也是最短命的帝王年号 。而以前帝王纪年没有年号 , 只有年数 , 比如周武王二年 。而在明清之前 , 一个皇帝往往有几个年号 。
No.1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18个年号
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 , 当非中国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莫属(唐高宗时代 , 民间起义 , 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 。这位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 , 在她当政的武周时期(690—705) , 却使用了十四个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更为有趣的是在圣历三年 , 武则天三次更换年号 。这可谓空前绝后 。若加上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683—690)时期的4个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 前后不过二十一年的时间里 , 则共有18个之多 。
No.2 唐高宗李治—14个年号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 , 曾在皇后武则天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 , 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 , 故史称“唐天皇” , 是亚洲第一位创制且采用“天皇”的皇帝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 , 用过14个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在位前期立下赫赫武功 。灭西突厥、将倭国逐出百济、征灭高句丽 , 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 使大唐帝国版图扩张到最大的程度 , 经济繁荣 , 国家太平 , 史称“永徽之治” 。
No.3 汉武帝刘彻—11个年号
最早的帝王纪年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 。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 , 即为建元元年 。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 , 在位五十余年 , 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延和(一作征和)、后元 。
No.4 宋仁宗赵祯—9个年号
宋仁宗赵祯 ,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 , 宋真宗的第六子 , 1018年立为皇太子 , 赐名赵祯 。13岁即帝位 , 共在位四十一年 , 使用过9个年号:天圣(1023年—1032年)、明道(1032年—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宝元(1038年—1040年)、康定(1040年—1041年)、庆历(1041年—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至和(1054年—1056年)、嘉祐(1056年—1063年) 。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 , 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 , 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宋仁宗曾一度推行“庆历新政” , 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 , 但未克全功 。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 , 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 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嚎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足见仁宗之“仁” 。
No.5 汉桓帝刘志—7个年号
汉桓帝刘志 , 东汉第十位皇帝(146年—167年在位) , 15岁即皇帝位 , 在位21年 , 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 , 三年后改元和平 , 仅一年又改元元嘉 , 三年后改元永兴 , 二年后改元永寿 , 四年后改元延熹 , 十年后又改元永康 。由于外戚专权 , 梁太后临朝听制 , 前13年基本上是一个傀儡皇帝 。汉桓帝不仅改元多 , 皇后宫女也多 , 后宫宫女多大万人 , 先后册封皇后三位:梁、邓、窦 , 所封贵人有十几人之多 , 才女更是无数 。但是 , 她们只为桓帝生下三位公主而没有子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