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对朋友感到愧疚且付出和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三口家庭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母子情景:
 
母亲对孩子说:“我为了你做了那么多,你老了以后不孝敬我,要天打雷劈的” 。
 
孩子听到这话心里很不好受,为了消除内疚,他不得不为母亲多做一些事情 。
 
内疚者并非为内疚而生,他们最终极的渴望是:我想要很多很多爱 。内疚者父母会用一些带有目的性的付出,让子女感到愧疚,然后获得子女的爱 。
 
可是那只是他们的空想,真实的情况是当子女感到愧疚,往往会从情感上远离他们 。当愧疚感超出了子女的承受范围,子女甚至会逃离内疚者父母,把自己从这段关系中流放出去 。
 

时常对朋友感到愧疚且付出和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文章插图
 
即使在多人聚会的场合,我们也能轻易找到内疚者:他们和内向者一样话不多,与之不同的是,他们总在接受别人的请求,或正在为别人做点什么 。
 
内疚者认为,内疚是一种维系感情的方法 。知道对方有需要却不帮忙,是一件有违良心的事 。对容易内疚的人来说,没有比接受对方的好意和付出,更让人坐立不安的了 。

可是内疚者的付出大多是出于内心的罪恶感,以捆绑的形式使对方产生亏欠感,而不是无私、真诚的爱,因此每个处在和内疚者的关系网中的人,都会感到同样的内疚 。他们的人际关系,总是付出过多,收获却差强人意 。
 

时常对朋友感到愧疚且付出和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文章插图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
 
我小时候父母都在外打工,我和弟弟们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我经常为弟弟无法得到母爱,感到深深的自责 。
 
成年后,我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无条件地帮助家人,可是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恋爱后,我发现自己无法再爱上别人了……
 
如果我们潜意识里不排斥内疚,甚至把它当做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爱的一种方式,那么这种负性体验就会反复出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里 。
 
幼年时,为弟弟无法得到母爱感到内疚,实际上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爱的自怜 。
 
他认为向忙碌的父母索求爱是“不懂事”的行为,却又希望父母意识到他们不应该离开自己身边,因为用“弟弟”作为理由,来让自己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一想法:不是我想要爱,是弟弟想要爱,我给弟弟很多很多爱,这样他们就不会离开我了 。
 
成年之后,他仍然保留了幼年时的早期经验:一旦自己心里有内疚感、罪恶感,便会通过向别人付出来让自己良心安宁 。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爱,而是一种起源于心理失衡的操控,通过不断让别人感到亏欠,从而“捆住”对方,使她离不开自己 。
 
内疚者的初衷,是获得很多很多的爱,但他们的行为却如同黑洞,让所爱之人不堪重负 。
 
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模式,让内疚者自己也饱受委屈与痛苦:他们害怕被人评价“自私”,因为他们害怕失去爱 。谁愿意跟一个自私的人交往呢?可是他们却总是一厢情愿的付出 。
 
万幸,内疚者也并非不能改变 。内疚者想要改变自己容易内疚的心态,这三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到你 。

时常对朋友感到愧疚且付出和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文章插图
 
01 树立自己真实的价值列表  
内疚者一生都在紧密的关注他人,如同站在壁画前迷茫的看客,近距离审视着壁画,只能看见极少的区域 。只有先后退几步,视野才会变大,才能看见壁画广袤无垠的全景 。
 
因此内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回关注他人的目光,转而关注自己,整理出一个列表,写下自己最有价值的部分,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避免想当然的付出,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点来获得他人的关注 。
 
02 提高对自我的觉察力  
内疚者需要提高自我觉察力,尤其是迫切想要付出时,学会判断情绪的来源 。当内疚者感到内疚时,时常是在为早年没有得到的爱找一个出口,内疚者需要客观的看待这份心情,比如写下自己的情绪,去判断这份急于付出的心情,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出于亏欠 。
 
03 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加油  
内疚者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种隐秘的羞耻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事实上,你的兴趣爱好,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你建立一段关系的支柱,你应该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兴趣,并鼓励自己把热爱的事情做得更好 。
 
对内疚者来说,最难的莫过于摆脱心里那抹内疚感、罪恶感和亏欠感,但你要知道,你没有亏欠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没有亏欠你,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一段适当的关系,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
 
【时常对朋友感到愧疚且付出和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你心里的内疚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你的本能,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内疚感上,会减慢自己成熟的脚步 。学会理智的思考、多关注自己的积极面,才能让你真正摆脱内疚的牢笼,做一个“自私”而快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