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慈禧太后晚年不太可能有英伦之恋

慈禧太后有过“英伦之恋”?日前,一本由曾经长期寓居北京的英国巴恪思爵士所写,描写诸亲王、军机大臣和后妃之间种种情爱,以及慈禧太后与这位男爵秘密情史的《太后与我》,在中国大陆引进出版,将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太后又一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这本自传体回忆录形式的“奇书”所讲是否属实?慈禧太后是否真的在晚年上演过一出“宫廷跨国恋”?学术界对于慈禧的“跨国恋”如何看待?本报采访人员围绕上述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
据现有材料慈禧不太可能有“英伦之恋”
在采访人员目前采访到的近十位在国内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清史专家中,学者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否认了慈禧有过这么一段传奇的跨国恋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清宫制度、社会风气、个人原因 。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慈禧不可能有这么一段跨国恋 。从清代森严的宫闱制度就可看出,第一,非太监不能进入宫内,同治帝的天花病是在宫外患的,这反过来证实,偷情这类事件是绝对不可能在宫内发生的 。第二,慈禧太后所居的西六宫,在故宫里环套森严,结构紧密,每一个宫门都有太监把守,任何人不可私自进入,官员也是一样,寝宫制度严格,不可能有外国人随便出入 。第三,慈禧的每一次出巡都有大量的跟班,根本不会一个人偷偷地出宫 。根据这样一些很明显的证据即可以证明,慈禧不可能和宫内、宫外的人密行苟且之事 。
【史学家:慈禧太后晚年不太可能有英伦之恋】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国强表示,《太后与我》这本书的大致情节通过媒体都已了解到,从这些情节来看,慈禧和英伦男爵的跨国恋实属捏造 。清宫制度,为确定慈禧外遇与否的首要因素 。清代的宫廷制度从明朝延续过来,有内廷和外廷制度,比如某个帝王某天去宠幸哪个妃子,宫廷都会有人作记录,门外也都有太监把守 。因此,西方人和西太后书信交往都很困难,更不要说直接跑到后宫去找慈禧太后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授张华腾以唐代有关制度作比较认为,清宫的制度和唐代比大不一样——唐代是比较开放的,清代是比较封闭的 。清代从制度上就要求慈禧太后不能像武则天一样做一个情感丰富的女人,不能随便在宫里就和谁发生感情 。因此,清代的宫廷制度就决定了慈禧的外遇几率几乎是零 。
除清朝森严的宫廷制度制约外,清朝的社会风气和慈禧的个人品质也是关系这段跨国恋的重要因素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对采访人员表示,慈禧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么一段跨国恋的 。而且,有关慈禧和荣禄、安德海、李莲英的恋情也都是虚构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清朝和唐朝不同,唐朝两性关系比较开放,女性穿着也袒胸露乳,但清朝受从宋朝就开始的“男尊女卑”影响,强调“从一而终”,并推崇程朱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因此,从社会风气方面看,慈禧不可能像武则天那样在身边留下一些“面首” 。
杨国强在谈到慈禧个人品质时表示,慈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当时同治帝认为慈禧是“严母”时,慈禧就声泪俱下地对太傅和大臣们说,他们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对得起祖宗 。慈禧当时就认为,祖宗交给她的江山一定要守住,她对日常国事不懂的地方会不断进行追问 。这样一个人,不太会出现那么丰富的感情生活 。
对此,沈渭滨表示认同 。他指出,慈禧是一个贵族,但并没看到史料记载中慈禧也有“面首” 。慈禧两次垂帘听政后又都“还政”,表明了她的所作所为尽管误国殃民,但完全是为了爱新觉罗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