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讲述奢靡宫廷生活5岁每月吃肉八百斤

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 , 还有每日的排场 。
有一位解放后长大的青年 , 读《红楼梦》大为惊奇 , 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贾母、王熙凤这样的人身后和周围总有那么一大群人 , 即使他们从这间屋走到隔壁那间屋去 , 也会有一窝蜂似的人跟在后面 , 他们不嫌这个尾巴碍事吗?其实 , 《红楼梦》里的尾巴比宫里的尾巴少多了 。《红楼梦》里的排场犹如宫里排场的缩影 , 这尾巴也颇相似 , 如果没尾巴 , 都像是活不下去似的 。我每天到毓庆宫读书 , 给太妃请安 , 游一次御花园 , 后面全有一条尾巴 。如果我去游一次颐和园 , 不但要有几十辆汽车组成这尾巴 , 还要请民国的警察们沿途警戒 , 一次要花去几千块大洋 。到宫中的御花园去玩一次 , 要组成这样的行列: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 , 他起的作用犹如汽车喇叭 , 嘴里不时地发出“吃——吃——”的响声 , 警告可能在前边出现的人 , 早早回避 。在他们后面二三十步远是两名总管太监 , 靠路两侧鸭行鹅步地行进 , 再后十步左右即行列的中心(我或太后) 。如果是坐轿 , 两边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着轿杆随行 , 以便随时照料应呼;如果是步行 , 就由他们搀扶而行 , 虽然腿脚无病 。在这后面 , 有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 , 伞后几步 , 是一大群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的太监 。有捧马扎以便随时休息的 , 有捧衣服以便气候或体温变化随时换用的 , 有拿着雨伞旱伞的 。在这些御前太监后面是御茶房太监 , 捧着装有各样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 , 当然还有热水壶、茶具等等 。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 , 挑着担子 , 内装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 , 不可少的是灯心水、菊花水、芦根水、竹叶水、竹茹水 , 夏天必有藿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金衣祛暑丹、香糯丸、万应锭、痧药、避瘟散 , 不分四季都要有消食的三仙饮 , 等等 。在最后面 , 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 。如果没坐轿 , 轿子就在最后面跟随 。轿子也按季节有暖轿凉轿之分 。暖轿是围着灰鼠、貂皮的 , 凉轿轿壁是纱的 。这个杂七夹八的好几十人的尾巴 , 走起来倒也肃静安详 , 井然有序 。
【溥仪讲述奢靡宫廷生活5岁每月吃肉八百斤】然而这个尾巴也常被我搅乱 。我年岁小的时候 , 也还有好动的孩子性格 , 我高兴起来撒腿便跑 , 起初他们还亦步亦趋地跟着跑一阵儿 , 我一停下来就又聚在我身后 , 喘吁不止 。我大些以后 , 懂得了发号施令 , 便叫他们站一边等着 , 于是除了御前小太监以外 , 那些捧盒挑担的便到一边静立 , 等我跑够了再重新贴在我后边 。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下令把宫门的门槛一律锯掉 , 这样出入无阻地到处骑 , 尾巴自然更无法跟随 , 只好暂时免掉 。但除此以外 , 每天凡到太妃处请安和去毓庆宫上学等等日常行动 , 仍然要有一定的尾巴跟随 , 也并不觉得累赘 。相反 , 假如身后这时没有那个尾巴 , 倒会觉得不自然 。明朝崇祯皇帝最后上煤山的时候 , 那个从小长在身后的尾巴只剩下了一个太监 , 冲这一点 , 我想也够他上吊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