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讲述奢靡宫廷生活5岁每月吃肉八百斤( 三 )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
猪油一斤共三十斤
肥鸡二只共六十只
肥鸭三只共九十只
菜鸡三只共九十只下面还有太后和几位妃的分例 , 为省目力 , 现在把它并成一个统计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后妃名肉斤鸡只鸭只
太后一千八百六十三十三十
瑾贵妃二百八十五七七
瑜皇贵妃三百六十十五十五
皇贵妃三百六十十五十五
贵妃二百八十五七七
合计三千一百五十七十四七十四
我这一家六口 , 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 , 三百四十四只鸡鸭 , 其中我这五岁的孩子要用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 。此外 , 宫中每天还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画的、勾字匠以及巫婆(称“萨玛太太” , 每天要来祭神)等等 , 也各有分例 , 一共是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 。连我们六口之家自己用的共计用银三千一百五十二两四钱九分 。“分例”之外 , 每日还要添菜 , 添的比分例还要多 。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 , 猪油八百一十四斤 , 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 , 连什么鱼虾蛋品 , 共用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七钱 , 连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 。显而易见 , 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 , 差不多全是为了表示帝王之尊的排场而糟蹋了 。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
衣着方面情形也相似 。饭菜是大量的做而不吃 , 衣服则是大量的做而不穿 。这方面我记得的不多 , 只知道后妃也有分例 , 皇帝却毫无限制 , 而且全是一年到头每天都在做衣服 , 做了些什么 , 我也不知道 , 反正总是穿新的 。我手头有一份改用银元以后的报账单子 , 没有记明年代 , 题为“十月初六日至十一月初五日承做上用衣服用过物料复实价目” , 据这个单子所载 , 这一个月内给我做了:皮袄十一件 , 皮袍褂六件 , 皮紧身二件 , 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 , 不算正式工料 , 只算贴边、兜布、子母扣和线这些小零碎 , 共开支了银元二千一百三十七元六角三分三厘五毫 。
在我结婚后的一本账上 , 有后妃们每年使用衣料的定例 , 现在把它统计如下:
后妃名 “皇后” “淑妃” 四位“太妃” 合计各种缎 二十九匹 十五 九十二 一百三十六匹各种绸 四十匹 二十一 一百零八 一百六十九匹各种纱 十九匹 五 六十 八十一匹各种绫 八匹 五 二十八 四十一匹各种布 六十匹 三十 一百四十四 二百三十四匹绒和线 十六斤 八 七十六 一百斤棉花 四十斤 二十 一百二十 一百八十斤金线 二十绺 十 七十六 一百零六绺貂皮 九十张 三十 二百八十 四百张我更换衣服 , 也有明文规定 , 由“四执事”负责 , 从“四执事库”里为我取换 。单单一项平常穿的袍褂一年要照单子更换二十八种 , 从正月十九的青白嵌皮袍褂换到十一月初一的貂皮褂 。至于节日大典 , 服饰之复杂就更不用说了 。
既然有这些劳民伤财、穷奢极侈的排场 , 就要有一套相应的机构和人马 。给皇帝管家的是内务府 , 它统辖着广储、都虞、掌礼、会计、庆丰、慎刑、营造等七个司(每司各有一套库房、作坊等等单位 , 如广储司有银、皮、瓷、缎、衣、茶等六个库)和宫内四十八处 。据宣统元年秋季《爵秩全览》所载 , 内务府官员共计一千零二十三人(自然不算禁卫军、太监和苏拉) , 民国初年曾减到六百多人 , 到我离开那里 , 还有三百多人 。机构之大 , 用人之多 , 一般人还可以想象 , 但其差使之无聊 , 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举个例子说 , 四十八处之一的如意馆 , 是专伺候帝后妃们画画写字的 , 如果太后想画个什么东西 , 就有如意馆的人员先给她描出稿子 , 然后由她着色题词;写大字匾额也是如此 。什么太后御笔或御制之宝 , 在清季大都是这样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