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无败绩:谁是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文弱书生?( 二 )


当时,正是北魏的多事之秋 。北魏公元526年,北魏由于胡太后专权,引发了一系列内部动乱 。这对于南梁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南梁派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由陈庆之随同并负责军事上的指挥 。此战南梁大获全胜,取得寿阳等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 。为了表彰陈庆之在寿春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萧衍赐封他为关中侯 。经过这次战役,陈庆之已经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公元527年,上天再次垂青南梁 。此时北魏境内的葛荣率领起义军攻陷信都,围攻邺城 。另一方面萧宝寅在长安兵变称帝,其他大小叛乱此起彼伏 。南梁刚刚在前一年拿下寿春,乘胜进攻广陵和涡阳 。负责进攻涡阳的南梁方面指挥是曹仲宗,陈庆之当时也在这支军队中担任假节(皇帝的代表) 。
北魏为解涡阳之围,派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率领十五万人马增援涡阳 。魏援军的先头部队行进到距涡阳四十里的驼涧,陈庆之力排众议提议主动出击,他亲自带领部下几百人,突然对敌人发起进攻,打败敌军 。这一仗给魏军的士气造成很大打击,以至魏军的增援并没能扭转涡阳战场的局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涡阳之战前后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其间大小战斗数百次,双方军队都已接近强弩之末 。此时魏军又派来了增援部队,并且在梁军的后方开始修筑工事 。曹仲宗害怕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而且此时梁军已无斗志,于是准备撤军 。陈庆之听说这个消息后,拿着皇帝赐予的节杖站在营门口慷慨陈词道:“我们这次出兵,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耗费了国家巨额的钱粮,经历了无数战斗 。现在,你们竟然不考虑如何获胜,而想着撤军,你们这哪里是想着为国家立功,不过是借行军之名,进行抢掠罢了 。我听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现在如果你们执意要撤退,我只好拿出皇帝赐给我的密诏,依照密诏中的指示行事了 。”经过这次营门陈词,陈庆之取得了梁军的实际指挥权 。
当时魏军在梁军周围已经筑起了十三座堡垒,互成掎角之势 。于是陈庆之挑选军中的精锐,趁夜衔枚而出,一夜就攻陷了敌军的四座堡垒 。涡阳守军经历了大半年的消耗后,此时也已接近崩溃 。涡阳守将王纬开城投降 。魏军剩下的九座堡垒兵力仍然雄厚,陈庆之乘胜出击,将斩获敌人的头颅悬挂在阵前,击鼓呐喊猛烈攻击敌阵 。魏军被这种声势吓破了胆,加上涡阳已经陷落,所以剩下的九座堡垒瞬间瓦解,魏军大规模溃败 。此战魏军几乎全军覆没,尸体和遗弃的兵器车马竟将淮河的一段河道阻塞 。涡阳一战使陈庆之闻名大江南北,萧衍对于他这次的果断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亲自下诏表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 。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 。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公元528年,北魏宫廷再次发生政变,胡太后毒死了十九岁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三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打着替孝明帝报仇的旗号,起兵进入洛阳,在洛阳外河阴,屠杀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多名皇亲重臣,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 。一时间北魏朝野人人自危,纷纷投降南梁,其中包括北海王元颢 。元颢投降后,要求萧衍支持自己成为北魏的皇帝 。萧衍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立刻派陈庆之率领七千人护送元颢北上 。看来萧衍对元颢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派七千人护送他深入北魏几乎等于送羊入虎口 。当然最后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一切都因为领军的人是陈庆之 。
大军行至睢阳南,元颢迫不及待地称帝,并且赐封陈庆之一大串高官显爵 。可见这个朝不保夕的流亡“皇帝”对陈庆之何等依赖 。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丘大千,就是那个陈庆之出道时以两千人马击破他的堡垒的魏将,此时拥有七万重兵把手睢阳 。他这次不敢再轻视陈庆之,在睢阳城外连筑九道连营,企图阻挡陈庆之的北进 。这是一场七千远征军对七万严阵以待守军的战斗,可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陈庆之早上开始发动进攻,在下午四点左右,攻克了九座连营中的三座,丘大千率领剩下的人马投降 。为了阻止陈庆之继续北上,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领羽林军两万,驻守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 。考城的地势非常特殊,环城四面被水包围 。元晖业自以为凭借天险,量陈庆之区区七千人马如何攻克考城 。没想到陈庆之在水上筑起浮垒,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克考城,并且生擒元晖业 。这一战梁军缴获了丰富的战利品,仅战车就俘获了七千八百辆 。攻克考城后,大军继续向西进发,一路上魏军守将望风而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