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齐国( 二 )


二:韩信之攻齐与西楚之对策
汉四年十月 , “信引兵东 , 未渡平原 , 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 , 韩信欲止 。” , 此时 , 范阳辩士蒯通蛊惑韩信偷袭齐国曰:“将军受诏击齐 , 而汉独发间使下齐 , 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 , 伏轼掉三寸之舌 , 下齐七十馀城 , 将军将数万众 , 岁馀乃下赵五十馀 , 为将数岁 , 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 , 韩信偷袭已经投降 , 毫无戒心 , 解除防范的历下华无伤 , 田解军,随后又攻占齐国都城临菑 。
网络配图
对于韩信偷袭“友邦” , 历来指责其贪一时之功 , 是私欲膨胀的结果 。今有学者为其翻案 , 比如学者范学辉在其《重评韩信的灭齐之战》认为“灭齐是刘邦和韩信的既定战略目标 , 并且已经是当时战争全局的客观必需……齐国的降汉只不过是齐王在表面上答应向刘邦称藩而已……刘邦对郦食其之死也要负相当大责任……在派郦食其出使齐国的同时 , 刘邦根本没有取消对韩信的授权 , 即便是在齐国已被郦食其说服后 , 他也没有采取措施以阻拦韩信的进攻” , 学者周聘也从功臣表中诸多将领不属于韩信而参战认为“灭齐是汉集团深谋远虑的结果……击齐非韩信个人之意 , 而是汉军事集团的重要决策” 。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 对于范学辉的观点 , 第一:灭齐是刘邦和韩信的既定战略目标 ,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既然有更好的方法 , 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 , 当然可以改变其战略 。第二:齐国本来是处于中立 , 受到韩信武力压迫 , 又经过郦食其劝说 , 已经退出中立 , 和刘邦结盟“广叛楚 , 与汉和 , 共击项羽 。” , 可见已经达到刘邦想要对项羽战略包围的目的 , 并且又得到一个有力的盟军 , 何乐不为!至于以后田氏掌握齐国不符合刘邦统一天下的利益 , 但是同样由韩信掌握齐国对刘邦也是一大威胁 , 后来韩信要挟封王刘邦却无可奈何就是明证 。第三:关于郦食其之死 , 笔者在其《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蒯通 , 韩信关系论》曾言:“显然刘邦是做两手准备 , 一手通过武力;一手通过外交 。对外交是否可以成功是个未知数 , 自然不能因为派了使者而放弃武力进攻(武力压迫也是外交可以成功的一个条件) 。再对于韩信攻齐 ,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 。战场战机瞬息万变 , 刘邦自然明白放权于将的必要性 。所以刘邦没有授命韩信停战算不上牺牲郦食其 。” 。形式又发生巨大的转变 , 西楚不但解决了汉军迂回到自己后方的战略威胁;而且瓦解了齐汉联盟 , 把以往仇视自己的田氏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西楚通过蒯通纵横家的三寸不烂之舌 , 不但解决自己后方的巨大危机 , 而且对汉亦是一个强有力的反击!
网络配图
【楚汉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齐国】三:潍水之战前汉军之作战路线考异
韩信破齐占领齐国都城临淄后 , 仅是击破毫无防备的齐军 , 并没有歼灭其有生力量 。“齐王广东走高密 , 相横走博 , 守相田光走城阳 , 将军田既军於胶东 。” , 另外有齐将田吸於千乘扎住 。从地理位置上看 , 千乘在临淄正北 , 高密在正东 , 博在正南 , 城阳在东南(辛德勇教授考证城阳在齐国南部莒邑东北侧的沂水上游地区 , 非古巨野泽西侧) 。一般后世学者都认为 , 韩信是带领全军先在十一月高密破齐楚联军 , 然后进行追击 , 虏齐王田广 , 守相田光 , 破田横 , 田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