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经过:大唐安史之乱中的重要转折点

睢阳之战经过: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 。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 。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 。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 。至德二年(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 。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 。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 。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 。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 。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 。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 。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 。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 。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 。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
【睢阳之战经过:大唐安史之乱中的重要转折点】唐朝安史之乱,几十万叛军轮番上阵攻打睢阳 。数千守军和百姓英勇的坚守这个江南的唯一屏障也是最后屏障 。睢阳的粮食吃光了,城里的麻雀,老鼠,树皮,纸张,一切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守将张巡忍痛杀掉了自己的妻子,甚至杀掉了城中的老弱充做军粮,这不是残忍,而是将亲人的灵魂与愿望化在自己的血肉中 。就这样,睢阳坚持到了300多天,城中的老幼妇孺全部死光,仅留四百多残兵,最后破城时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 。那些献出生命的军民们,非为李唐一家王朝,而是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复苏所付出的沉重的代价 。对他们讲忠义的教条,或许懂都不懂,但他们却懂得一个精神---责任!守住脚下的土地,挡住野兽般的叛军,这是他们用生命去完成的责任 。
睢阳失陷十三天后,唐王朝的增援大军终于赶来,他们打退了叛军,收复了这坐伤痕累累的城市 。睢阳之战,成为了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