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立侄子武三思做继承人行不通?

武则天曾在决定将帝位传给唐李后人还是武氏后人上颇为周折,她打算将帝位传给侄子,却一度阻力重重、左右为难 。最后,一代女皇还是将帝位传给了儿子,而不是侄子,这是为什么呢?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权势空前强大 。
武则天与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夭 。次子李贤被高宗立为太子,这个儿子才能出众,深得群臣敬服 。武则天深感这个儿子是她夺权路上的一大障碍,在680年,武则天派人诬告李贤谋反,废其太子称号,不久又派人把他杀死 。
于是高宗就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 。唐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但事实上把持朝政,影响全局 。
唐中宗打算封自己的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岳父大人韦玄贞为宰相,遭到裴炎的阻止 。裴炎有助武则天临朝之功,深得武则天宠信,所以有恃无恐,敢顶撞皇上 。中宗很不爽,说了句气话:就是把天下全部给了韦玄贞也未尝不可 。裴炎把这话传到武则天耳里,武则天震怒,废中宗为庐陵王并贬出长安,自己接过李唐王朝,称帝即位,是为武周皇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周 。
武则天当了皇帝,当然要考虑皇位的继承之事,也就是立皇储的问题,这是帝国的一件大事,不容闪失 。按一般规矩,皇帝首立长子,次立其他儿子,再次立弟,或是立孙,或是立本姓宗室之人 。无论如何,不能让皇权旁落到异姓手上,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 。
如果按照皇权不旁落异姓的原则,武则天应该将帝位传给武氏 。因为考虑到了这一层,武则天废三儿子李显后,强迫四儿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东宫,立为皇储 。
可是武则天的娘家人见此不乐意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么能传给李旦呢?李旦再怎么改姓,他还是李治的儿子,还是李家的后人 。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积极活动,企图让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以巩固武氏权力 。
武承嗣授意王庆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就问,李旦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要废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给个说法啊 。王庆之就搬出“自古以来未有立异姓为嗣者”的理由,讲了一番大道理 。
王庆之的道理委实没有错,现在是武氏天下,岂可以李姓后人为皇储 。她武则天虽然强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摆脱她的控制,肯定会恢复李姓,只认父系血统,周武王朝就得结束,这不能不让武则天担忧 。
其实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见,都遭到反对 。武则天非常恼火,借故屠杀和罢免一批“拥唐派”,后来再征求意见,群臣就装聋作哑,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就搁置下来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心思 。
真正让武则天放弃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恐怕还是狄仁杰那的一番话 。698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你认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陛下与武氏弟兄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姑侄与母子,你认为哪个更亲呢?当然是儿子更亲 。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等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就能入太庙,与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呢?
这一席话无异于一盘冷水,浇灭了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希望 。这句话的要害在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并没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阴影下,但她却无可奈何地活在夫权之下 。她万上之上,一言九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她却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整个社会被夫权所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