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最好的版本(13)


15、【解释】古时善于为士的人,细微深远而通达,深远得难以认识 。正因为难以认识,只能勉强加以形容:谨慎啊,象冬天趟水过河,警惕啊,象害怕四邻围攻,恭敬啊,象当客人,和蔼啊,象冰将融化,朴质啊,象为雕琢的素材,空旷啊,象深山幽谷,浑厚啊,象江河的浑水,谁能使浑水不浑?安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 。谁能长久保持安定?变动起来就会慢慢打破安定,保持此道的人不会自满 。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旧换新 。
16、【解释】 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 。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 。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 。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 。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 。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 。认识了常才能宽容,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 。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
17、【解释】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最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
18、【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 。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 。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 。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
19、【解释】 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 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了巧和利,盗贼就能自然消灭 。这三条作为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认识有所从属: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
20、【解释】 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 。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 。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 。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啊!人们都是那么清醒,我却混混迷迷,人们是那么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辽阔无边啊,象大海,无尽无休啊,象大风 。.众人都有能耐,唯独我愚笨无能 。我和人们都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得了道为贵 。
21、【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 。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 。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 。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 。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
22、【解释】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才有收获,多取反而迷惑 。因此圣人用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和模式 。不固执己见,才能看的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 耀才显得有功,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古时所说的委屈才能保全等话,怎么能是空话呢!真正能全部得到它 。
23、【解释】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 。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 。天地(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与道相同 。求德的就与德相同,求失的就与失相同 。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意得到他 。不值得信任的,当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