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原上的文化宝藏 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水松石吉尼斯记录

唐吐蕃时期镀金银质人物像饰件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藏医手术器械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供图
展厅里展示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王梅摄
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8年11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藏医药文化获得世界关注 。在青海西宁 , 有一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 是了解藏医药和藏文化的绝佳场所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06年9月开馆 , 由南、北两馆组成 , 北馆以藏医药为主题 , 南馆则展示丰富多彩的藏文化 。博物馆建筑秉承传统藏族建筑特色 , 北馆采用坛城的建筑理念 , 南馆以转经筒和经书为造型 。博物馆内设11个专题展厅和千尊药师佛殿、古籍藏书阁等 , 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 ,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 。
珍贵的医典古籍
走进北馆 , 馆内陈列的6000多部藏医药古籍文献、80幅藏医唐卡、200多件古代藏医医疗器械、3000多种藏药药材标本 , 全面展现了藏医学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内涵 。
藏医学藏语叫“索瓦日巴” , 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在积累自身医疗经验的基础上 , 汲取欧亚传统医学精华而形成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药学体系 。公元前1930年左右 , 古象雄(今西藏阿里普兰县一带)苯教创始人辛饶之子杰普赤西广泛收集民间医疗经验 , 整理成《解毒雍仲旋》一书 , 为藏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吐蕃时期是藏医学史上最重要的阶段 。数以百计的外族医生来藏地弘医 , 数以千卷计的医著被译成藏文 , 产生了《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甘露宝瓶》等一批迄今仍被藏蒙医生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 。
生于8世纪的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是藏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 。他创办藏医学院 , 著有30多部医学著述 , 其中《四部医典》历时近20年编著而成 , 是藏医学的必修经典 。它的问世 , 标志着藏医学形成体系 , 走向成熟 。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着与藏医学相关的大量古籍文献 , 其中《金光明经》《般若经》《药物图释·白银镜》《松赞干布遗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展厅里体量最大、最引人瞩目的 , 是一部长2米、宽1.2米、重达1.5吨的《四部医典》手抄本 , 由西藏7位著名书法家和工艺美术大师历时4年创作而成 。手抄本纸张采用传统藏纸制作工艺制成 , 原料来自狼毒花根茎 , 经特殊工艺处理 , 耐腐防蛀 , 能长期保存 。撰写文字的颜料用金、银、珍珠、玛瑙、绿松石等多种矿物质调制而成 。纸面看上去晶莹闪烁 , 华贵典雅 。手抄本置于上好桦木制作的夹经板中 , 夹经板正面雕刻着上百尊形态各异的佛像 , 雕工精细 , 栩栩如生 。
在藏语中 , “曼巴”指医生 , “曼唐”意为医药唐卡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 , 是根据西藏医算院收藏的17世纪曼唐原件临摹而成 , 共包含6480幅彩色图案 , 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藏医药学精华 。展厅里还有各种古代藏医手术器械 , 多以合金为材质 , 做工精巧 , 部分器械头部及手柄采用镀金银、错金银工艺 。
在藏药标本展厅 , 可以看到草果、藏红花、牛黄等青藏高原常见的植物、动物类药材 , 还有不少珍稀药材标本 。天文历算展厅介绍了藏族历算与生活、医学的紧密联系 。藏医学的诊断、治疗、药物采集和炮制等都要严格遵守天时、顺应自然规律 , 比如脉诊的最佳时间是朝阳初露时 , 不同季节应采集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