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 先秦散文历史之最是哪一部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古籍简介:《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古籍题解:《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书》、《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所以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该书共26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致相同 。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他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入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编者信息: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
刘向历经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 。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 。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 。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 、 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 。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原书已佚 。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以见到《七略》的梗概 。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部历史故事集,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