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 先秦散文历史之最是哪一部( 三 )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 。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 。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 。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
写作特点
1、人物刻画生动 。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划勒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 。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一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勒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
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 。
2、善于讽喻 。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
3、语言风格独特 。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 。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暮楚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地方 。
社会影响:《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 。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