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块钱一包的香烟有哪些 50块钱一包的香烟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岀生的人,今年五十多岁了,仍然在工地上从事着体力劳动 。
1982年的时候,初中还没毕业的我,就匆匆放下了书包跟着同村的小伙伴们进城务工了 。
我们这一拨人,是1962——1976年中国人口出生高峰的时候出生的,等到八十年代的时候,第一批出生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是适龄劳动力人口了 。
由于没有计划生育的控制,那时每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多的还有十几个 。
我们村里就有一户人家,兄妹十一个,都够得上一个战斗班了 。还有一家为了生儿子,一连生了七个女儿,号称“七仙女” 。
田地是按照1979年分田时候各人的年龄分配的,达不到年龄标准的就分不到田地 。
像我们年龄差了一点点,就没有分到田地 。但是就算没分到,人总是要吃饭的呀,所以就着急忙慌地不上学了,去上班挣钱贴补家用 。

50块钱一包的香烟有哪些 50块钱一包的香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像我这种情况,几乎每家每户都存在,不是我们学习成绩不好,而是现实所迫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还只是个农业大国,工商业及其他可供就业的机会少之又少,就是有就业岗位也是优先考虑城里无业人员,所以留给我们能干的活很少,但建筑行业例外 。
因为建筑工地的活又脏又累,没有机械替代全靠人工硬干,城里人根本就不愿意干,这才有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机会 。
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务工,农忙季节在家耕种,成了过去三四十年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 。
我们这些人,可以说是中国农民工的奠基人,也可说是建筑市场的拓荒者 。
每天早上早早就起床,大多时候天都没亮,因为没有自行车,就要步行到市里去干活 。
那时乡下好像还没有“打工”这个说法,到九十年代打工一词才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 。
从家里走到省里的建筑工地,那里有专门的人带着干活 。
在工地,带班的班长有着绝对的权威,怎么干,干多久,以及要不要你干活,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因为活少人多就形成了施工方单方面的“买方市场”,想干活就得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一切,逢年过节还得烟酒侍候着,否则下一年你就在家呆着吧 。
【50块钱一包的香烟有哪些 50块钱一包的香烟】像我们年龄小没有技术的小年轻人,一般被分派一些比较杂的活,比如拎灰桶、打砂皮、拌灰浆之类的,有时也帮那些抬大土的人搭把手 。
50块钱一包的香烟有哪些 50块钱一包的香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那时候没有挖掘机之类的,挖、运、填等等的活都是由人工完成 。
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除了中午吃饭半个小时外,其余时间就像机器一样地不停运转 。
好在那时候年轻,根本就感觉不到什么是累 。因为出身农村,这些活在我们眼里都不是事儿 。
每天下午下班的时候,我们三五个没有自行车的同伴一起往家赶,边走边浏览着城市的风景 。
八十年代初的城市风貌,搁现在看来都赶不上偏僻农村的小镇,破砖烂瓦垃圾遍地 。
但即便是这样,在我们眼里已经是天堂了 。
想来都好笑,如果在街上遇到个说普通话的城里人,我们都拿他当神一样敬,觉得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必须无条件服从似的 。
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但凡有一个城里人端着铝皮饭盒来打饭,我们明明排队在前面,也都不自觉地让他先来 。
平常只要是“城里人”招呼一声,叫干啥我们都抢着去干,感觉很有面子一样!
不扯闲的,话题说远了都是泪,想想心里都发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