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之热血,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中国之最相关人物介绍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任公的此番豪言壮语犹响耳侧,让吾等青年热血沸腾、深感肩上责任之重 。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家喻户晓,他既是清末民初的政坛重镇,也是其时的学界枢纽 。他的文章为近代思想学术开新风气之先,被评称“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 。他自命为“少年中国之少年”,以敢为天下先的过人之姿担起了救国之责,他热烈澎湃的一生亦是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回响 。
角度一:满腔热血,一生为国
梁启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饮冰室,且自称饮冰室主人 。“饮冰”二字源于《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之焦灼唯有饮冰可解 。这二字,昭明的是梁启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志 。
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引进西学.......梁启超始终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积极参与国事、天下事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生的思想是爱国,我一贯的主张是救国 。”在戊戌变法即将失败、不得不求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之际,他只请求予光绪帝及康有为二人以救助,对于自身,他则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生命早就准备献给祖国,毫无可惜 。”侥幸逃亡日本后,他也从未放弃救国念想,主编《清议报》与《新民丛报》,抨击“逆后贼臣”,以西方学说开民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缚 。
【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之热血,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中国之最相关人物介绍】爱国是一首永不过时的动听歌谣,是饮冰十年也难以凉却的胸间热血,是中华儿女血脉中传承的情怀与担当 。君可听闻,卫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铿锵之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泣血之誓;梁启超“我一生的思想是爱国,我一贯的主张是救国”的振臂高呼 。
拳拳爱国心,古今共此情 。无论是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抑或身处太平盛世、国富民强之时,各位青年都当以报国为己任,做初心不改的奉献者 。
角度二:执笔求变,因时而新
在传统视野中,梁启超是一个善变的人物,戊戌变法、清末立宪、中华民国立宪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对此,梁启超并不遮掩,坦然道:“我向来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
梁启超在维新之路上执笔求变,焕新思想,壮志不熄 。他在脍炙人口的《变法通议》中写到:“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深谙变方通而固惟滞之理,提出面临新新世界,中国应当洗常革故,否则只能将僵残之局交至贼手,永无翻身之日 。胡适评价他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之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面对复杂难测、瞬息万变的世界,当要与时俱进,以求新一念贯之,随时而变、应势而革,方能于滚滚浪潮中行稳致远 。古可观王安石于一片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浑浑噩噩中变法图强;近可见梁任公在维新之路上执笔求变,焕新思想,洗常革故;今可叹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下一个圈,从此开启大国变革与崛起之路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求变求新之思想早已有之,今日更应将此公理贯彻到底,方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角度三:以身作则,教子修身
梁启超社会事务繁杂,但他并没有忽视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他一生所写的家书超过两万字 。从他写给子女的400封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的为人、治学和立业等都给予了细致的教导 。他认为人当“以修身为本,正已为先”,比起成功与否,他更看重的是为人处世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