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雍正上位的真正原因难道是不争?

九王夺嫡,雍正险胜,很多人认为四爷的上位靠着是与众不同的“不争”,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荣登大宝,这个说法看似符合当时的环境,也符合四爷为人处世的作风,但在逻辑上还是有些问题,这绝不是康熙传位四爷的主要原因 。今天,笔者不想给列位看官炒现饭,我们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混乱局面,看看皇位究竟让谁继承,是最优选择 。
当时的情形,大爷胤禔,太子胤礽,三爷胤祉都已分分落马,九王只剩下六王了,六王中,八爷胤禩,九爷胤禟,十爷胤誐,十四爷胤禵是一党,八爷的支持率是最高的,然而在太子二次被废,以及死鹰事件后,八爷已不得圣心,但八爷的威望始终不减,其势力尚大 。
网络配图
十四爷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成为了康熙晚年重要的政治角色,是最获圣心的,相对于八爷党,十四爷可称得上“党中之党”,在西北叛乱的重要时刻,康熙加封为钦命抚远大将军王,手握重兵,全权负责西北作战,可见康熙对他是寄予厚望的,像大爷,十三爷都带过兵,但更多的都是下放锻炼踱踱金,但十四爷可是以正职主将的身份出征,意义非同寻常啊!
这两股力量说完了,才是四爷胤禛和十三爷胤祥的“四爷党” 。原先,四爷和十三爷都是支持太子的,后来太子被废后,二人的夺嫡之心方才显现出来,四爷韬光养晦,不争不抢,认真做事,积蓄力量,实在是高明之举 。
不过,笔者认为,康熙就是觉得四爷无夺嫡之心才传位给他,这个逻辑是靠不住的,作为千古一帝,康熙难道不知道什么叫韬光养晦?不!他肯定是看出来了,因此,让康熙选择四爷的原因,绝非四爷不争不抢,韬光养晦的原因,顺便说一句,还有很多位爷都没有争,比如五爷,那还是随康熙一起征讨葛尔丹了的,有战功有资历,为什么偏偏传给四爷呢?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
康熙晚年政治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吏治腐败,第二是财政紧张,在所有皇子中,八爷主要是在收罗人心(这里的人心更多的是官心),十四爷主要是得圣心,握兵权,后继之君能否刷新吏治,扭转财政畏惧,将康熙盛世延续下去,这才是康熙真正考虑的问题,显然,八爷和十四爷都不能完成这番大业,八爷在官场上声誉很高,他曾经维护过很多官员,试问,他如何向腐败开刀?那岂不是一上台就翻脸?他自己不受腐败牵连就是大幸了,十四爷远在西北,虽手握重兵,但后方补给受到了陕甘总督年羹尧(四爷的门人)的牵制,因此,他对京城的政治动向鞭长莫及 。
网络配图
康熙的数学学得很不错,他还专门请教了当时的传教士教授他几何、天文、物理等,因此康熙应该明白优选法的道理,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排除后,只有四爷才能继承康熙的遗志,完成吏治改革,扭转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 。
四爷是曾跟随康熙办理过国家大事的,非常明白国家财政的艰难,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四爷曾办理黄河大水灾后重建,追讨国库欠款等众多棘手的工作,为此还得罪了不少实权人物,但赢得了民心,历史上的四爷,也曾替康熙办理过不少事情,康熙晚年,常委派他调查皇族案件,或代天子行祭祀大礼等,四爷的办事能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作风,康熙是看在眼里的,这也是康熙传位四爷的根本原因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康熙驾崩的前四天,康熙还委派四爷代自己到天坛行冬至祭天大礼,恐怕这就是康熙想让上天看看这位后继之君吧!这其实也是向世人传递了康熙传位四爷的信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康熙选择了四爷胤禛,足以说明了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而四爷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大力进行吏治改革,进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经济改革,使得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七百万两上升至雍正十三年的五千余万两,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