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双中台架构实战

我们需要对中台架构进行一番详细的介绍 , 阿里巴巴的 团队曾经给中台下过这样的定义:
将企业的核心能力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以数字化形式沉淀到平台 , 形成以服务为中心 , 由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构建起数据闭环运转的运营体系 , 供企业更高效地进行业务探索和创新 , 实现以数字化资产的形态构建企业核心差异化竞争力 。
现在中台战略常被简单地概括为“大中台 , 小前台” , 意思是说将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沉淀和聚集到由业务中心组成的中台层上 , 前台应用以中台为支撑 , 向轻量化、敏捷化转变 。本文核心观点援引自作者所著的《大数据平台架构与原型实现:数据中台建设实战》一书 , 全书对数据中台的理念、架构和具体实现做了详细论述 。
企业的痛点体现在:
复杂:系统庞大、逻辑复杂 (学习理解成本高 , 每人了解系统全貌 , 最懂的是程序员 , 需要翻代码才能知道具体逻辑)
重复:系统差异性大、标准不一 (同样的需求在不同系统重复造轮子 , 对于一个通用功能 , 没人说清楚是否有 , 或知道但现有的够不够支持)
沟通成本高:团队多 , 跨部门的沟通多(无用的拉通对齐会太多 , 沟通需求和信息获取成本极高)
中台就是为了让企业进行核心能力的沉淀 , 更给予我们快速创新的机会 , 具体包括:
1、中台赋予业务快速创新和试错能力
企业可以聚焦核心共享服务的建设 , 提高服务的重用 。
2、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
中台有助于业务通过共享核心能力的沉淀 , 进行数字化运营 。通过对中心核心数据的分析 , 更加精确地对业务进行调整和优化 , 全方位动态调整资源利用 。
3、改变组织阵型带来组织效能提升
【互联网的双中台架构实战】中台的变化也是组织阵型的变化 。一方面 , 对于公司 , 中台侧重的是跨部门跨团队的深入合作 。另一方面 , 对于个人 , 中台推荐的是类微服务的小而精团队 , 员工从事多种岗位 , 对全局和整体有更深入的锻炼 。
建设中台目标
包括技术中台门户、微服务注册开放组件、微服务开发&交付能力、技术中台运维能力、能力集成技术组件能力和基础的技术服务以及弹性伸缩和计算能力 , 以及虚拟化管理能力 。技术中台有点像编程时的适配层 ,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将整个公司的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分离 , 并以产品化方式向前台提供技术赋能 , 形成强力支撑 。技术中台有点像工具大仓库 , 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技术工具 , 无论是哪个团队 , 哪个人 , 快速找到自己的工具 , 拿来就用就行了 。技术中台是连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AI中台的纽带 , 是服务于上层应用的桥梁 。
UML用例图
用例:Actor参与者/User Case用例-功能/关系(4)-/泛化/包含/扩展)
2.UML时序图
3.UML设计模式-大数据项目实战
4.UML设计模式-大数据项目实战
5.UML设计模式-大数据项目实战
6.UML设计模式-大数据项目实战
7. AI平台的标准化架构设计

互联网的双中台架构实战

文章插图
8.主流业务平台的架构设计
9.主流运营平台的架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