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房企排名,有些房企看上去很有钱,却一直做不大,这是为什么?( 二 )


来源:国家统计局,明源地产研究院
然而,在头部房企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房企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因为,自2017年年底银根收紧之后,房企借钱越来越难了 。以至于几个房企发债接连被中止,都能引发诸如“地产债抛售狂潮”的舆论狂潮 。
当前,舆论的主旋律已经从去杠杆转变为稳杠杆,但在在中美博弈的历史大背景下,即便降准以及资金宽松,更多也是定向给实业 。对房企来说,银根紧缩还将持续 。
今年上半年,不少房企选择加速销售回笼现金 。最近,一些主打产品品质的房企也开始要求加快销售,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加速资金回笼 。
行情好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要看谁的内功更强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别的杠杆可加,那就麻烦了!
第一种,过去靠宽松的信贷环境,借了很多便宜的钱,冲规模,钱虽多,但到期要还 。现在潮水退去还限价,借不到钱,直接就裸泳了,基本上只能卖身求存 。
第二种,过去借了很多钱,规模起来了,但利润一直很薄,如今其有两种选择:一是缩减规模,降低负债率;二是在保持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用新钱还旧钱 。鉴于新钱比旧钱贵,这会使得其利润会继续变薄,再想冲规模是没可能了 。
第三种,过去借了一些钱,但更多的钱是自己的,理论上还可以加财务杠杆 。但这种企业因为老板没想法,下面的人也没想法更没这个能力 。之前市场上行,信贷宽松的时候都不敢加财务杠杆,现在更不敢加 。这类房企可以明哲保身,但会被边缘化 。
想在差行情下(不好借钱)还能做出好业绩,需要懂得放大经营杠杆——激发人才的创造力,放大品牌的影响力,提高技术带来的效率,增加服务带来的粘性力!
以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销售业绩NO1碧桂园为例 。明源君认识的碧桂园员工,经常自我调侃说,一般人体内是水,碧桂园人体内则是满满的鸡血 。这就是放大员工的创造力,是对人的加杠杆——用高强度的工作匹配高收入 。
02
舍得给钱才能让员工拼命干
品牌可以增加合作,冲规模
服务够好可以决胜增量存量
经营杠杆,无论是人才、品牌,还是技术(产品)、服务等潜力的放大,其实也就是企业的内功 。其实每家房企或多或少都一直在做,只是重视程度和方法不尽相同,结果自然也千差万别 。
一、舍得给钱,才能留住人才,愿意为冲规模拼命
无论目标多远大,真正支撑企业文化战略落地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 。比如,融资就不可避免的要看人脉、刷脸、财技 。
对所有的房企来说,一边是自身强烈的规模发展诉求,另一边是行业人员流动性高达35%的残酷现实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如何才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取决于企业组织架构及激励制度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
在放大人的杠杆或者说激励人方面,深谙人性的碧桂园是标杆 。近几年来全国房企都在或多或少学碧桂园的人才和激励机制 。
可以说,其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近十几年来所有房企以“地”为核心的企业运营逻辑,进入以“人”为核心的经营逻辑,释放了人性的巨大潜能,藉此碧桂园的业绩也实现了飞速增长,这就是放人才和人性的杠杆!
近几年,坚定对标碧桂园的中梁,今年上半年排名已经飙升到第18位,而且迅猛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样子 。
总盘子就那么大,别人占得多了,属于你的就少了 。因此,最近连央企中海也开始祭出了激励措施以留住人才 。
众所周知,中海素有地产界“黄埔军校”之称,早年万科弄个“海盗计划”,专门挖中海的人才 。以至于那些去万科面试过的人,一旦被发现,公司就要给他加薪或升职加薪,以便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