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在孔子的一生中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二 )


有学者说,子路是遭受孔子呵斥最多的弟子 。这是读《论语》不够细心所致 。“仲由!我告诉你,懂的说懂,不懂的就说不懂,这才是真的懂了 。”“仲由勇敢冒失超过了我,也不好用 。”“暴虎冯河,死都不怕的人,我不跟他一起去”;“仲由这类弄虚作假的事已经做了很久了 。明明没有家臣,却要装出有家臣的排场 。我这是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子路这样的鼓瑟水平是怎么进我的学校的呢?”这些话,怎么算得上是呵斥呢?比起子路说孔子的那些话,简直温柔悦耳,赛羔羊“咩咩” 。水浇鸭背都算不上,毛毛雨庶几近之 。不由人不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子路对孔子的敬重、爱护无人能及;二是,孔子了解子路的套路,鲁莽只是他的表面现象,勇敢、忠诚才是他的本质特性 。没错,一般人的印象里,都会觉得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 。对孔子的说教,颜回言听计从,无不心悦诚服 。这种好学生的表现,是平凡教师所需要,所喜欢的;但是,对于一个理想高远、胸怀博大的教师而言,这是不够的 。孔子对颜回的“不违如愚”,实际上是不太满意的 。孔子有其平凡的一面,所以他喜欢颜回;孔子有其不平凡的另一面,所以他也喜欢子路 。颜回死时,孔子发出的是“天丧予”的悲鸣;子路死时,孔子发出的是“天祝予”(祝,不是祝贺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的哀号 。
周游列国,鞍前马后,子路出力最多 。《论语》中,子路几次离队、掉队,邂逅隐居民间的高人(石门晨门、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都是子路不辞辛苦、敢为人先的证据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喜从游”,说法带点怪味儿,但基本没有背离事实 。《论语》中,有关子路的记载,是最多的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所有弟子中,子路陪伴、伺候孔子是最勤勉的 。表面上,子路经常对孔子的说教不以为然 。但孔子有些话,他却奉为圭臬,敬重、恪守的程度,远远超越其他弟子 。有一天孔子感慨说,学说理论没有人采用,自己只好乘坐木排漂到海外(九夷,今天朝鲜半岛)去 。能够陪着自己去的,大概只有子路 。子路听后,引以为荣 。孔子说:“穿着破烂的旧棉袍 。跟穿着狐貉貂皮大衣的人站一块儿,不会感到不好意思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 。‘不嫉妒不贪婪,什么事做不好呢?’”子路把这一番话牢牢记在心里,终身念叨 。最后在卫国内乱中,子路没有听子羔的规劝,离开危城,而是挺身入城 。在身遭重创,头上的冠缨被对方将领击断的时候,还说了句“君子死而冠不免”,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整理冠缨 。子路这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了孔子关于君子、礼仪的说教啊!
孔子病重,子路领着弟子为他祈祷 。孔子口头上没有表扬他,但内心是赞赏的 。因为,孔子承认,自己也祈祷了 。邂逅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规劝子路,跟着孔子“辟(避)人”,不如跟他们“辟(避)世” 。但是,子路不为所动 。邂逅荷蓧丈人,子路得到了很好的招待,孔子都被感动了,有些心动,而子路仍然旗帜鲜明地坚持儒家积极入世的理论,主张君臣之义不可废 。“子路不说”,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尊敬孔子,实际上是对孔子的最好爱护 。切莫小看、笑看这“子路不说”四个字 。没有这四个字,孔子可能成不了圣人 。比如说,孔子接受了公山弗扰或佛肸的聘任,其结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身首异处 。《史记》记载,孔子说过“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的话 。其实,子路对于孔子的价值,何止恶言不闻于耳,简直是恩重如山,不亚于再生的父母!可以说,没有子路,就没有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