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

晏殊(991年—1055年)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 , 赐同进士出身 , 命为秘书省正字 , 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 1055年病逝于京中 , 封临淄公 , 谥号元献 , 世称晏元献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北宋晏殊是怎么死的】晏殊以词著于文坛 , 尤擅小令 , 风格含蓄婉丽 , 与其子晏几道 , 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 , 原有集 , 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北宋文学家晏殊生平简介
年少德高
晏殊 , 从小聪明好学 , 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年) , 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 , 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次年 , 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 , 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 , 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受到真宗的嘉赏 , 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 , 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 , 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 , 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 授其秘书省正事 , 留秘阁读书深造 。他学习勤奋 , 交友持重 , 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 , 召试中书 , 任太常寺奉礼郎 。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 , 他父亲去世 , 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 , 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 , 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 。皇上令他编修宝训 , 做了同判太常礼院 。不久 , 母亲去世 , 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 。皇上没有允许 。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 , 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 , 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 , 掌书写笺 。年中时 , 迁升为户部员外郎 , 做了太子舍人 , 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 。过了很长时间 , 做了翰林学士 , 迁升为左庶子 。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 , 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 。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 , 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 , 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
乾兴元年(1022) , 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 , 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 , 朝中众官议论纷纷 , 束手无策 。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 , 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 , 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 , 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 , 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 , 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 , 被御史弹劾 。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 , 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 , 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 , 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 , 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 , 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 , 培养了大批人才 。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 , 学校屡遭禁废后 , 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 , 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 , 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 , 官学设教授 。自此 , 京师至郡县 , 都设有官学 。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