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家朱熹生平简介朱熹是怎么死的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
南宋理学家朱熹生平简介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 。向父亲问日、问天 。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 。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 。秋七月,朱熹至同安 。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 。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
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 。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 。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 。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 。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 。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