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人物生平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五 )


二 则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 。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 。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 。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 。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中心 。故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 。三体式单重者,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 。双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力气极大 。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辨,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明,内开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 。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得其单重之中和,先后天亦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通,自被血气所拘,拙劲所捆,此皆是被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 。若得着单重三体式中和之道理以后行之,无论单重双重各形之式,无可无不可也 。
三 则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 。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 。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 。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年常之理 。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脚动作而不散乱者也 。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 。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 。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 。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 。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 。因此好高务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 。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
四 则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 。丹道始终全仗呼吸 。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 。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 。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桓而复动也 。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 。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 。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 。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 。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 。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 。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 。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意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 。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 。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 。此为小周天 。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 。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 。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 。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 。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
五 则
练形意拳术有三层之呼吸 。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