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人物生平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三 )


郭云深论练功
形意拳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 。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 。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 。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唯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也 。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也 。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 。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 。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乡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 。因此,好高骛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 。中庸云:“道不远之,人为之道而远人 。”即此意义也 。郭云深论神气
形意拳术之道无它,神气二者而已 。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超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唯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 。丹道是“精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 。”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极而复动也 。”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 。《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即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拳术亦有三易,即易骨,易筋,易髓,此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 。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炼虚合道相合也 。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驾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意,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侯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也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 。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 。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功,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在论拳术之详情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一、三层道理
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
二、三步功夫
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
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
三、三种练法
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
齐而不可散乱 。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
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 。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 。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