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好卢象升和孙传庭崇祯许就不会亡国了

明朝历代诸帝中,崇祯是个后人最同情的可怜人:辛苦十七年,劳心劳力励精图治,却内外败绩不断,打击连连,百官更是昏聩无用,不是混事就是败事 。到最后大厦将倾,北京沦陷,落得悲情上吊煤山的下场 。临终前撕心裂肺高呼一句“诸臣误我 。”几个世纪以来,也总令后人心痛 。他在位时期,曾经无比信用的臣子们,对照后来李自成占北京后的表现,绝大多数都十分的不堪 。最被他宠爱的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个被李自成查出贪赃,私吞的白银埋的家里满地窖都是,另一个主动卖身投靠,为了表忠心在农民军战士面前慷慨激昂,大骂崇祯无道,结果连打崇祯打了一辈子,素来暴虐的农民军大将刘宗敏都看不下去了,上来就是俩个耳刮子: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这么说他!
苦命卢象升
崇祯知道这个人,还得从他在位第二年,皇太极首次破关南下,兵临北京说起 。当时大明防线崩溃,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九岁的青年皇帝,第一次体会到心寒齿冷的痛苦 。却有一个年轻人,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到30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竟然在当地招募了1万多民团,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勤王 。面对凶悍的满洲八旗和烧杀劫掠的惨相,这群从未见过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无惧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积极请战,嗷嗷叫着要去玩命 。至于卢知府本人,更屡次建言战事,对战局的分析和战略的制定,各个都丝丝入扣,事后对照,十分靠谱 。
于是崇祯也记住了这个靠谱的人,记住了他的聪明,睿智,带兵有方,更重要的是他的热血与忠诚:卢象升 。
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中进士 。先做户部主事,又做大名知府,在崇祯二年那场兵灾前,他的日子过得很普通,东林党众正盈朝时,大家都忙着巴结东林党,他偏不巴结 。后来魏忠贤当权了,大家又忙着巴结阉党,他还不巴结 。
别人闲着的时候喜欢看书下棋听戏,他闲着的时候喜欢骑马射箭练武;别人读的书,最多是四书五经,他最喜欢的一本,多年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却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然后就是崇祯二年,他彻底不普通了一把,后金军来了,别人要么缩头要么逃命,他招了1万人,雄赳赳气昂昂要上战场 。
从这以后,不普通的卢象升,就走上了一条不普通的人生路 。崇祯三年升了官,提拔成负责练兵的昌平、大名、邢台三地练兵的参政 。巧合的是,这三个地区,恰是当年戚继光蓟州招兵的地方 。卢象升捧着戚继光的书,有样学样地摸索着干,外带自己一点发明创造 。
到了崇祯六年,真个练出了一支精锐来 。这时明朝西北农民起义已经大起,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没完没了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折腾 。卢象升临危受命,先率军开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破农民军数万人 。此战异常凶险,卢象升先率军破敌,将农民军逼至山崖,对方用冷箭射伤卢象升额头,卢象升不惧,抹着满脸血提刀带头冲锋,终把这股农民军击溃 。此战得胜后,卢象升有了一个绰号“卢阎王” 。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被命名为“天雄军” 。
天雄军之所以战斗力强,与卢象升对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研读不无关系,但他同样也有自己的发明 。天雄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且相互之间多有亲属关系,凝聚力极强 。与此同时,天雄军的中级军官,许多都是由富有战斗经验的文官担任,这些人无匪气有血气,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纪律性更强 。
当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于卢象升本人的“干部带头作用”,每次打仗,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另外军队有军规:冲锋时,军官要冲在士兵前面,军官落在士兵后面的,战后定斩不饶,真个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上面这几条,几百年后几个湖南书生有样学样,打造出了一支深远影响近代中国史的铁血强兵: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