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之死是一桩冤案吗?还原真实的方伯谦

提起方伯谦 , 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和电视剧《北洋水师》的观众 , 应该不会陌生 。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舰长 , 先是在丰岛海战时临阵脱逃 , 致使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 , 一千多中国官兵壮烈殉国;后来是大东沟海战 , 与“撞沉吉野”的邓世昌形成鲜明对比 , 方伯谦再次逃跑 , 致使舰队阵型大乱 , 中国再一次败于日本 。而这场海战的失利 , 直接导致了整场甲午战争的失败 。由此看来 , 方伯谦罪莫大焉 , 堪比琦善和汪精卫 。他临战脱逃的罪恶形象 , 已然板上钉钉 。
然而 ,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 , 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
自从方伯谦被清廷以“牵乱船伍”、“临阵退缩”罪处斩后 , 为他鸣冤的人代代不绝 , 先是他的夫人进京告御状 。1896年 , 一名知情者以笔名“冤海述闻客”撰写回忆录《冤海述闻》 。这名知情者爆出了鲜为人知的方伯谦战斗细节 , 经专家考证 , 作者极有可能是北洋水师“济远”舰上的海员 , 并且亲身经历了海战 。此外 , 北洋水师中“广甲”号军舰的管轮卢毓英 , 也详细记载了他在甲午战争中的亲身经历 。他的手稿被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 , 命名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 。这两部作品都在文中披露了方伯谦的“冤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清宫档案公诸于世 , 甲午战争时的大量电报流入研究者手中 , 于是 , 一个前所未见的方伯谦 , 引出一个前所未见的甲午海战 。
挂白旗为诈降
首先说说方伯谦其人 。
方家祖居福建省侯官县 , 兄弟四人 , 方伯谦居长 , 自幼聪敏过人 , 他的父亲是个私塾教师 , 因此他从小便知书识礼 。1867年 , 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局学堂 , 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专业学生 , 从此开始学习海军 。1871年毕业后 , 方伯谦与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等人 , 登建威练习船实习 , 进行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第一次远航 。航行北至天津 , 南至新加坡、槟榔屿等口岸 。
1877年 , 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欧学生出国深造海军专业 。方伯谦奉派 , 偕同严宗光(后改名严复)、萨镇冰、叶祖、刘步蟾等 , 前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驾驶专业;先学理论 , 后上军舰实习 , 一年半后毕业 。毕业以后 , 方伯谦先被派到英国犹太拉军舰赴印度洋实习 , 尔后又经历了全球各大洋的航行 。李鸿章在嘉奖令里写道“(方)于行军布阵及一切战守之法 , 无不谙练” , 可以说 , 方伯谦是地道科班出身的海军人才 。
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方伯谦 , 在丰岛海战中是如何“跑路”的呢?
图为济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方伯谦画像 。黄海海战中 , 他因为临阵脱逃罪 , 被斩首军前 , 但是 , 不断有学者对这个判罚提出质疑 。
据《中国近代史丛刊·中日战争》记载 , 1894年 , 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 , 清廷作为宗主国 , 派兵帮助朝鲜平乱 。1894年7月22日 , 北洋水师提督(海军司令)丁汝昌派济远舰率领威远、广乙两艘军舰护送爱仁、飞鲸等运兵船去朝鲜牙山 。24日 , 北洋军舰先后抵达 , 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指挥水陆兵丁用小火轮把马匹、大米等军用物资运上岸 。寅刻(上午35时) , 他又派威远舰送军情电报往仁川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