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

“东山再起”这句成语 , 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 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 ,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例如:
“人最怕失败后便就一蹶不振 , 继而失去东山再起的斗志 。”
“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极力否认侵华历史 , 就是为东山再起埋下伏笔 。”
“恰恰相反 , 化悲愤为力量并不是让你把悲愤放在脸上 , 而是要你把它们隐藏起来 , 谋定而后动 , 以图东山再起 。”
……等等 , 相信即使是个小学生 , 也能造出许多有关东山再起的句子来 , 那么 , 您可知道“东山再起” , 东山究竟是哪座山吗?
且听我细细道来 。

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

文章插图
东山再起
一 , 东晋会稽郡版本的“东山”再起
相传东晋时期 , 才识过人 , 能力出众的谢安 , 在朝廷为官时 , 经常遭到一些小人物的妒忌 , 说他本领是有 , 就是缺乏忠心 。
常言道:众口铄金 , 积非成是
皇帝呢 , 一开始也没在意 , 可风言风语听多了 , 也就渐渐有些动摇了 , 于是乎为了一试真伪 , 便就对谢安采取了“重用弃置”并行的神经病式“打法” 。
你想 , 人家是来干事的 , 又不是试验品 , 就这样 , 没过多久 , 谢安便就在一气之下辞官到会稽郡的东山隐居了起来 , 提前过起了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
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

文章插图
公元383年8月 , 前秦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 , 志在将这个国势渐衰的朝代自此从历史上抹除 。
然而 , 东晋的皇帝却并不想让自己苟延残喘的王朝就此画上句号 , 于是他又想到了谢安:
“当今之势 , 也唯有谢安能够力挽狂澜了!”
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

文章插图
【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不得不说这皇帝虽然不怎么称职 , 但看人还是挺准的……
在收到朝廷重新启用 , 并特封他为征讨大都督的密奏后 , 谢安虽然在心里不停咒骂着皇帝的“不要脸” , 但在接下圣旨的那一刻 , 他的嘴上却没有一刻犹豫的慨言道:
“国家有难 , 匹夫焉能无责!”
这就是伟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大是大非面前 , 他们知道该做什么 , 怎么做 , 如何做——
兵贵神速 , 为了抢占有利时机与地形 , 谢安自接圣旨后不久 , 便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八万军队 , 且用迅雷不及掩耳之际 , 将所有的部队全部调集到了淝水河岸旁 。
不多久 , 苻坚便就将战火烧到了淝水河岸边 , 而他的大军一旦过江 , 那么无险可守的东晋便就基本上宣告完蛋了 。
凭借东晋这区区生搬硬凑起来的八万官兵 , 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 否则与前秦的大军相比 , 无疑就是鸡蛋碰石头 。
东山再起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来的?东山究竟是指哪座山?

文章插图
谢安何等聪明 , 他似乎早已洞彻了这一切 , 只不过坐镇东山的他 , 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 为了打消将士们的胡乱猜测 , 他甚至都将自己的亲侄子谢玄安排到了一线战场 , 那意思再明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