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怕老婆而引发的文字狱清代文字狱档案揭秘

近来买了《清代文字狱档》,放在案头慢慢翻阅,发现里面有几乎清朝全部文字狱一条龙式的记录,从民间的告发、地方政府的上奏、皇帝的批复到审讯、定案、量刑,都极其翔实 。
【因怕老婆而引发的文字狱清代文字狱档案揭秘】站在21世纪的舞台上,回看18世纪的舞台,眼前血雾重重,很多哭声、惨叫声和幸灾乐祸的冷笑,严酷无情的呵斥声,在血雾中弥漫,然后在所谓“乾隆盛世”这块锦绣上,涂抹成一块最大的污渍 。
合上书,远离这层血雾,不由得感慨:是不是因为文字狱,导致中国人做人的门槛相当高,做人成了一门技术活,大清盛世中的许多才能,都消磨在寻求保身上面了 。
这里暂且摘取其中一个案件,其中一些审讯记录,与大家探讨 。
网络配图
事由:向皇帝打报告要求追赠先辈荣誉却惹杀身大祸
这是乾隆四十六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按照西历则是公元1781年,乾隆御驾在河北保定,71岁的他刚刚从五台山巡视回来,这是第三次巡查五台山 。到保定府不久的他,就有人报:有个叫尹绍淳的男子要给皇上两份报告 。给皇上是能随便上报告的吗?来人什么身份?据查,该男子是直隶(河北)博野县人,父亲是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此次带来的折子,是替他老爹尹嘉铨捎给皇上的 。
给皇上写报告,还要儿子捎带?看得起朕吗?估计乾隆带着一点不太爽的感觉来看这两份报告 。报告写的是什么?
第一份报告:替死去的父亲向皇帝伸手要荣誉
乾隆打开第一份,上面如此写着:皇上您好,俺是前大理寺卿三品官尹嘉铨,俺爹也是离退休干部,前河南巡抚,江苏学政尹会一 。皇上,您还记得不?您曾经夸奖俺爹是个孝子,夸俺奶奶是个贤淑妇女 。还专门赐诗给我们家,这首诗如今挂在俺家的门上 。
乡亲们看了都觉得很振奋,纷纷表示不能辜负皇上的期望,工作学习上要奋起前进,“莫不观感兴起” 。俺爹去世三十年了,如今喜逢皇上您光荣巡视五台山回来,俺很想借着您巡视五台山的春风,给俺爹来个追认,封个谥号,具体追认的荣誉吗,俺也替您想好啦,就从您御赐给俺家的诗词里面取,让俺家世世代代承受这分光荣,还恳请皇上恩准,臣很激动地等着您做决定,“恳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臣不胜激切待命之至 。”
看了这封信,深谙人心的乾隆岂能不知道尹嘉铨肚子里的那点小算盘:姓尹的,你看朕来了河北,这么大的庆典没有请你这个退休干部,你没面子了,特意来提醒朕?
网络配图
对主动要荣誉的下属,领导都是不喜欢的,乾隆已经有七分不爽,于是朱批回复道:追认封谥是国家的大典,“岂可妄求?”这份报告本来是可以交给有关部门来定你的罪行的,姑且念你是出于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免了你的罪,“若再不安分家居”,则要治你的罪,“钦此” 。
如果尹嘉铨只交上去第一封信,历史的天空也就少了一分血腥,偏偏尹干部似乎生怕自己不出事,还有第二封,于是乾隆打开第二封报告——
第二份报告:提出要将父亲的牌位搬到孔庙里去和孔子一起不朽
报告里面说:皇上您还记得不?俺爹在世的时候,曾经向朝廷推荐杰出先进文化人士汤斌,说他是学习孔子先进分子,恳请将他的牌位放到孔庙里面,和孔子一起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当时政府没答应 。俺爹一直记着这个事,俺也记得这个事,一记就记了四十年,“四十年来不愆忘”,这回趁着您巡查五台山的春风,答应俺爹生前的要求,将汤斌先生的牌位安置到孔庙里面去 。当然,顺便也将俺爸爸的牌位也安放到孔庙里面,让他老人家也光荣光荣 。还请皇上您特别下旨施行,“伏乞皇上特降谕旨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