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被《三国演义》严重坑害的一位人物( 二 )


网络配图

严颜毫无畏惧,也高声叫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 。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你们不讲道义,侵占我们益州 。我们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断头将军,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将军!张飞听了勃然大怒,高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首示众 。严颜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又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砍脑袋就砍脑袋,你发怒干什么!结果张飞对严颜的骨气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 。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一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更加重视 。而这一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 。
在严颜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谓义正辞严,很有骨气;后面两句不仅视死如归,更是暗含讽刺:砍脑袋就砍,发怒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恼羞成怒了,我的话戳到你的痛处了,把严颜的硬骨头精神展现无余 。其实写严颜,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衬托张飞 。张飞越是被对方斥责、顶撞甚至讥讽,他反而越是欣赏对方,这才能够显示出他那罕见的度量 。总之,张飞在这里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个粗鲁残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宽广、赏识人才的君子 。
但是,如果这杯茶只品到这里,真正的味道其实还没有品出来 。真正的味道在于张飞处置严颜的背后,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 。严颜的籍贯和家族,陈寿《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 。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书中卷十二记载严颜是“临江人” 。这临江县,是巴郡的属县,即今重庆市的忠县 。古代巴蜀的巴,是以现今重庆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了所谓的“三巴”,即巴郡和相邻的巴东、巴西两郡 。
当时这个地区的民风,据《华阳国志》卷一记载,有两大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其民质直”,即朴实耿直 。二是尚武精神,将领出现多,所以俗语总结为“巴有将,蜀有相” 。而严颜的严氏家族,又是临江县的土著大族:“临江县:严、甘、文、杨、杜,为大姓 。”孙吴的名将甘宁,就出自临江县的甘氏家族 。而严颜家族,排名高居五大家族的第一名,地位还在甘氏家族之上 。严颜之所以会有非凡的骨气,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风的熏陶,生性就当不来软骨头 。二是他的家族是当地第一名门,他不能给本家族丢脸 。三是他就在巴郡家乡本地,保卫第一军事要塞,更不能给本地的将领群体丢脸 。
网络配图

知道了严颜的背景和性格,再来看张飞对待严颜的一系列举动,就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君子风度,而是极具政治眼光的深谋远虑了 。深谋远虑至少有三点:第一,严颜既是巴郡将领群体的代表,又是巴郡地方大族的代表,优待他,对于争取益州本土上层社会强势群体的支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严颜的性格朴实耿直,一旦成为座上宾,他会尽心尽力帮助你,而不会搞阴谋,耍诡计 。第三,要想获得严颜的真心支持,必须先给足严颜的面子,让他充分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硬骨头精神之后,然后再来释放他,这样才能保护他的形象不受损害,避免他以后被人耻笑,这就是争取严颜时在方法上的周密细致考虑 。
明白了以上这二点,再来回味张飞的言行和举动,味道就真的是好得很了 。这一切充分说明,真实的张飞张三爷,不是戏剧当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鲁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谋远虑的细心周到人 。《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说他宽大严颜之后,“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从此张飞一路顺顺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刘备会师了 。可见义释严颜收到的政治效果,确实非同一般地好 。关羽在樊城抓到勇将庞德,三下五除二就把庞德砍了脑袋 。对比之下,张飞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细致,考虑更加长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