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欧洲第一陆上强国的法兰西惨遭横扫,是谁打赢这场胜仗?

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话不无道理 。将军身在前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先机做出决断,于军于国都是好事 。不过,对于统治者而言却是难以容忍的,属于赤裸裸的挑战权威 。
今天要讲的这位德军元帅,就是因为在战场上违抗了军令,虽然打了一系列漂亮仗,结果还是难逃被免职的下场 。这个人,就是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
作为典型的德国贵族军人,屈希勒尔对于战斗拥有无比的热忱,而生逢乱世恰恰又给了他表现的舞台 。
屈希勒尔从青年军事学院毕业的那一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炮兵部队出身的他成了一名炮兵连长 。虽然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是靠着拼命三郎的那股劲儿,屈希勒尔硬是获得了铁十字奖章,开始崭露头角,以“睿智、坚毅、勇猛”著称 。
一战败北后,受制于《凡尔赛和约》的德国,进行了大规模裁军 。为了实现自己的“军人梦”,屈希勒尔可是没少费力气,最后好不容易在军校混了一份炮兵教员的职务,凑合着留在了德国国防军 。
也是他运气好,没多久,因为实战经验丰富,再加上高层指挥官缺乏,屈希勒尔被调到了一线部队,成了一名高级炮兵指挥官 。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屈希勒尔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成功爬上了慕尼黑军区参谋长的位子 。
客观的来说,希特勒虽然发动战争罪恶深重,但是他早期在德国国防军的选贤任能方面,还真是慧眼识金,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他的赏识而在日后大放异彩,屈希勒尔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之后,凭借着一系列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屈希勒尔又荣升东普鲁士第一军区司令之位 。
摸爬滚打了多年,终于不用再给别人当参谋,自己也能痛痛快快地冲锋陷阵了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 。
二战爆发后,屈希勒尔的部队被改编为第三集团军,划入了“库斯特林圣火”元帅博克的麾下,同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组成了北方主力部队,并且很快接到了闪击波兰的命令 。
这个屈希勒尔确实是个人才,至少在打仗方面是不错的 。他的先遣部队迅速撕裂波兰防线,将波兰军队围困于华沙城内,接下来就等着装甲部队过来瓮中捉鳖了 。
这还没完呢,1940年5月10日,法兰西战役打响,屈希勒尔担任B集团军群十八集团军司令,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指挥,短短几日就攻陷法国 。号称欧洲第一陆上强国的法兰西惨遭横扫,而屈希勒尔也成为第一个踏入巴黎的纳粹高级将领 。
接下来,屈希勒尔一鼓作气,在30天的时间里,席卷波罗的海沿岸南部,立陶宛、拉脱维亚等等一众小国悉数沦陷 。此时的屈希勒尔,可谓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
不过,物极必反,更何况纳粹德国人心背离,必将失败,屈希勒尔很快就遭遇了“生涯横祸” 。
列宁格勒保卫战进入僵持阶段后,希特勒妄想以围困的战术逼迫苏联人投降,结果苏联红军越打越多,越打越猛,而德国人则显得捉襟见肘,反倒陷入了苏军的反包围 。
1942年1月13日,屈希勒尔临危受命,担任北方集团军司令,并被授予元帅军衔,希特勒给他的命令是“务必死守” 。
但是,屈希勒尔毕竟不是傻瓜,与其眼睁睁看着部队全军覆没,还不如趁早突围,保留实力,于是,屈希勒尔违抗了希特勒的指令,开始了“有秩序的撤退” 。一路上,屈希勒尔组织了数次漂亮的阻击,让紧跟其后的苏联红军吃了不少苦头 。可以说,这次撤退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给德国保留了有生力量 。
不过,希特勒可不这么看,屈希勒尔这种违逆领袖最高指示的行为,几乎让他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免去了屈希勒尔的职务,且下令将其永久性弃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