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北方威慑高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介绍

拓跋焘到底怎么读 , 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 其实读tuo bá tāo 。这三个字是什么呢?其实这是古代北魏的太武皇帝 , 拓跋焘从字面意思解释其实就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连词而已 , 实际上也是多音字 。
【一统北方威慑高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介绍】拓跋焘三个字的正确读音是“tuobá tāo” 。“焘”是多音字 , 按照拓跋焘表里边的“拓”虽然也有两个读音,但“拓跋”这个复姓应念Tuòbá 。这才是正确的读音 。很多人总是读成kuo ba shou , 这并不是吹嘘 , 是真的看到过有的人这么读 , 然而并没有出笑话 , 反而还得到了奖励 , 就因为‘拓跋焘’和“括拔寿”这两组词太过于相像了 , 也不能因此笑话人家 。
也有人把拓跋焘“tuo bá tāo”读成“tàbá tāo”也不能因此说人家读错了 , 因为如果这三个字不是人名的话 , 读“tàbá tāo”是正确的 。也有人读成“zhíbá tāo” 。
拓跋焘“tuo bá tāo”其实是由两国多音字组成 , “焘”也是一个多音字 。可以读成“dào或者 tāo ” 。一般读“dào”的时候通假“涛” 。意思为覆盖、承受等意思 , 而读作“tāo”则一般为人名用词 。
而这里的拓跋焘具体指的是北魏的皇帝 , 所以用作人名的时候只能读“tuo bá tāo” 。而且单个字的时候“拓可以读为tuo、tà、zhí”发音 。意思为扩展或者雕刻等 , 主要词义出于古代文献 。
其实一般这三个字是不能组合在一起的 , 连在一起通常读“拓跋焘tuo bá tāo” 。
拓跋焘北伐柔然
柔然之战 , 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此战役可以说非常精彩 。
北魏始光元年八月 , 柔然趁着拓跋嗣去世 , 率6万军队直逼北魏云中地区 , 云中城里的人无不恐惧 。这时 , 拓跋焘只有12岁 , 却不得不肩负起征讨柔然的大任 。当他刚来到军营的时候 , 大家听说一个孩子来当将帅 , 一个个露出鄙夷的神色 。但是又怕他是太子 , 大家就只能在背后议论 , 不敢在人多处乱说 。
当然什么时候都有打小报告的 ,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拓跋焘耳朵里 。谁知道拓跋焘对此很不以为然 。没过几天 , 柔然就派大军前来 , 依靠自己的人多 , 将拓跋焘等人团团围住 , 周围人几乎都吓怕了 , 而只有这位年少的太子镇定自若:他在仔细观察敌军的形势 。他告诉将士:“生死在此一搏 , 荣华富贵只在顷刻之间 。”
于是 , 将士们便鼓足勇气 , 摆好阵势 , 等待着拓跋焘下命令 。拓跋焘身先士卒 , 冒着枪林弹雨 , 左冲右突 , 直插敌人的软弱部位 , 把敌军打的一片混乱 , 带领将士们杀出了一条血路 ,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云中突围” 。突围后 , 将士们立刻对拓跋焘刮目相看 。
这次危险算是过去了 , 但是拓跋焘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 并且柔然对北魏本来就是个威胁 。为了血洗云中之耻 , 拓跋焘打算发兵去攻打柔然 。于是 , 大军从东道向黑山 , 然后越过大漠 , 直接进攻柔然可汗庭 。然后 , 直逼栗水 。这时柔然并没有防备 , 瞬间四下逃散 , 被打得落花流水 。接着他们沿栗水西进至菟园水 , 借着柔然高车的叛变 , 最终打败了柔然 。这次大破柔然 , 对高丽有很大的威慑力 , 并且为稳定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