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大帝

中国历史上因屠尽五胡 , 挽救了中华国运而被称为“汉家英魂”的北魏皇帝冉闵 , 于公元352年就义于遏陉山 , 至此 , 轰轰烈烈的冉魏王朝 , 如一颗光芒璀璨的流星 , 瞬间的惊艳过后 , 立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陨落 。
冉闵死后 , 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 其后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姓埋名 , 散落西南各地 。
相传 , 后世学者通过对南方冉氏世系的调查 , 认为现在冉氏一族的后代主体主要为聚居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 。
据史料记载 , 土家族人的先祖冉守忠在南宋徽宗皇帝时期 , 曾奉命征讨苗族部落而进入川东南的蛮荒之地 , 后因种种原因落户 , 因而冉氏一族血脉流落于此 , 也不难理解 。
光阴流转千年 , 至新中国建国后 , 民族划分 , 现在当地冉姓居民绝大部分是土家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民 , 鲜有汉人 。他们绝大多为冉闵的后人 , 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 也知晓他们的先辈之中曾出现过一位皇帝 , 尽管后代子孙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苦 , 然而至要提起先祖的丰功伟绩 , 他们依旧带着一份难掩的自豪感 。当然 , 除可自豪感 , 还有一些羞耻感 , 因为儒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 , 那位所谓的皇帝 , 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暴君 , 亦是一个不忠不孝的篡位自立者 , 想到这些 , 后人便不愿再提起有关先祖的事迹 。
冉闵此人 , 究竟是挽救汉家存亡的民族英雄 , 还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 , 正史并未给出太多评价 , 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传奇历史人物 , 其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
冉闵两字怎么读
冉闵 , 又名染闵 , 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 , 被称为冉闵大帝 , 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 他的后人也称他为平皇帝 。“冉闵”两个字第一眼看到或许有点陌生 , 实际拆看看 , 就发现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字 , 读做“ranmin”都是第三声 。
预知其音 , 先晓其意 , 我们先讲一下冉闵名字的由来 。“冉”是汉姓 , 而冉闵却是长在胡人之家 , 身为石虎的养孙 , 最后称帝建朝 。说到冉闵的姓氏 , 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他的家族历史 。冉闵家族世代都担任牙门将 ,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汉朝黎阳骑都督 , 他的父亲冉良也威武过人 , 战绩颇丰 。后来 , 冉良被石勒俘虏 , 并被石虎收为养子 , 后被封为西华候 。当时的冉闵和父亲一同被编入石家 , 改姓为石 , 所以冉闵也名石闵 。即使改了姓氏 , 冉闵也从未忘记自己汉人的身份 , 并在后来企图以屠杀胡人来振兴汉族 。
《诗经·东山》中有云:“序其情而闵其劳 。”“闵”同“悯”还有怜悯 , 悯念的意思 。但是 , 冉闵似乎并不是一个有仁慈之心 , 懂得怜悯他人劳苦的帝王 。无论是最初劝谏石虎除掉苻洪及其儿子 , 还是后来下令禁闭城门屠杀胡人 , 冉闵都将冷酷无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管他是出于自保还是为了振兴汉族之大计 , 发动事变 , 种族仇恨 , 屠杀生命的做法都无法得到我们的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