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庸才曾国藩用最笨的方法走向人生的巅峰

【身为庸才曾国藩用最笨的方法走向人生的巅峰】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属半个圣人,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人,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近乎完人 。自曾国藩开始 。才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毛泽东称这位老乡为“办事兼传教之人” 。又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他貌不惊人,连衣服袖子上都是油渍,看上去连一个乡绅都不如,但是他却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中给这个这个岌岌可危、腐败无能的政权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因此被誉为晚清的“中兴名臣” 。
曾国藩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荣耀无人能及,而他一生经历的艰难挫折,同样无人能比 。
曾国藩一生遭受到的三大耻辱
一、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
网络配图
道光十二年这一次,曾国藩考前下了苦功准备,考后也自觉发挥不错 。结果发榜之日,却被学台悬牌(发布公告),责其“文理太浅” 。
这犹如我们上学时期,期末公布了排名前十的好同学,第十一的位置给“劣迹斑斑”的坏同学也有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 。
二、“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登基,罢黜穆彰阿,下诏“求言” 。
曾国藩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以畏葸为惧,以柔靡为恭”的官场作风,并且画了一张解释讲堂布局的图表 。不过他本不擅画,这张图画得相当难看 。
结果,曾国藩成了北京官场议论的中心 。大家议论的不是他的赤心血诚,而是讥笑他“画图太陋” 。
三、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
咸丰元年,太平军起,很快席卷广西 。
他上了《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
结果,天性自卑的咸丰皇帝把这位“曾哥”当面在朝堂给痛骂一顿 。
然而,天平军起,在湖南老家休养的曾国藩再次被咸丰帝起用 。但作为一个文官去操练和指挥军队打仗,曾国藩又经历了三次自杀经历 。
大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得福!
第一次是靖港兵败 。
网络配图
他得到错误情报,以为靖港守敌只有数百人,防备松懈,于是轻率冒进 。当他率领水军战船到达靖港时,才发现中了空城计,太平军突然神兵天降 。
太平军乘胜追击,俘获无数,“活捉曾妖头”的喊声震天响 。曾国藩羞愤交加,死伤士兵大部分来自湖南湘乡,他从座船上一头扎进水中,准备一死了之,幸亏被部下救起 。
第二次是湖口惨败 。
1855年,曾国藩率水师进军江西湖口,再次遭遇劲敌,进攻受阻 。
太平军派出小船携带火器,乘月黑风高,冲入湘军船队,大肆放火 。湘军顿时大乱,火光冲天 。遭此大败,曾国藩眼看在劫难逃,仰天长叹一声,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 。
幸好这次又被部下从水中救起 。
第三次是祁门被困 。
1860年,曾国藩受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无路可退,身边又无兵可派 。料定此番必死无疑,于是先给朝廷写了一份遗折,又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 。
安排好后事,他便手握短剑,静静地等待最后时刻 。只要敌军冲进来,立即拔剑自杀 。
曾国藩三次自杀,三次情况都有不同:第一次是不敢接受失败,斗志全无 。消极逃避;第二次是勇敢面对失败,走投无路,不自杀就要被活捉;第三次则是从容应对失败,视死如归了 。每次都是致命的打击,但他从不放弃,越挫越勇,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