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反叛项羽投奔刘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话说英布自从投奔项羽后,一直对其忠心,而项羽也因此对英布另眼相看,特别是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项羽把英布单独列出来,让他成了九江王,足见项羽对他的重视 。这个待遇在项羽嫡系部队里仅此一例,连他最为信任的钟离昧、季布等人都没有享受过 。
但项羽不会料到,他的义举、善举,最后会变成害举 。原因是英布被封为王后,他的思想开始慢腐化,慢慢不听话了 。原因是英布看清了项羽的“本质”,项羽一直把他当枪手使,让他寒了心、离了志、分了道 。
项羽为了达到自己权力的欲望,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错,一个致命的错,那就是弑杀楚怀王 。项羽杀楚怀王的原因是,不听话 。在自己到达咸阳后,天下诸侯都唯他独尊时,他上书“请求”楚怀王收回当前的立关中王的承诺书,楚怀王却不识时务地批复:按定下的约定办 。就是这个批复,让项羽痛下了诛杀楚怀王之心 。是啊,对于这样不听话的主子,留着是祸害啊 。但毕竟楚怀王是名人之后,也是属于名人,是包围在采访人员媒体视野范围之内的,因此,项羽做出诛杀行为,很快就让他背上了残暴的罪刑 。而替项羽黑锅的就是英布 。他派英布在长江上干掉了楚怀王 。杀死楚怀王是项羽的失误,派英布来当枪手更是失误中的失误 。英布那是什么人物,是横刀立马的人物,现在居然叫他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人,明显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更重要的是一下就让英布处在舆论的浪花尖口,让他一下威名扫地……
网络配图
楚怀王死了,英布的心也死了,他对项羽的眷念和感恩到此也就结束了 。因为楚怀王死后,首先背黑锅的就是他,虽然历史最后还是给了他平反的机会,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项羽,但当时的舆论和媒体远不如现在的发达,说话基本靠吼,走路基本靠脚,因此,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以人传人 。不管怎么样,一向恶名远扬的英布什么事都可以干,譬如打家劫舍,譬如杀人放火 。唯独弑君弑父是不想为不愿为也不敢为的 。这是他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他做事坚守的红线,一旦突破了底线,跨过了这个红线,他便变成了一个裸奔的人,还有什么比尊严,比道德,比人性最重要的呢?
可以说项羽就是把自己的尊严、道德、人性强加在别人头上,致使引起了性格特点极为突出的英布的强烈反感,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布做完这件“屈辱之事”后,感恩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项羽随后率军要去平定齐国地,强烈请求英布携手并肩去作战,结果遭到了英布的婉拒 。
英布这时对残暴不仁的项羽已经寒了心,已经死了心,自然不想再为他卖命了 。所以这时婉拒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个时候英布的九江王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上来的,虽然两人已是貌合神离,但又不能马上撕破脸,因此他自己没有去,但还是象征性地派了五千老弱病残幼的兵去支持,不管怎么,好歹给了项羽一个交代,保存了西楚霸王的颜面 。
事实证明,项羽的确是糊涂的,英布的所作所为,按理说他应该很清楚才对,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才对,但他的眼里却只有田荣,只有齐国那块肥沃的土地 。根本就没有把英布的心里变化,把英布的态度转变放在心里,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
果然,刘邦乘项羽被深深陷入了齐国的人民的群众战争中不可自拔时,马上出关,迅速收复三秦之地后,立即做出了直捣项羽黄龙——彭城的战略部署 。结果一路上的诸侯王对他望风而降,纷纷“挂靠”于他的麾下 。结果很快就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楚国的地盘 。到这时,只剩下项羽布下的最后两道防线 。一是自己派手下最强的悍将钟离昧在黄河以南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布防,二是希望“临国”英布在关键时刻能及时出兵,从而阻止刘邦联军的挺进 。但结果呢?他的如意算盘失灵了 。钟离昧虽然骁勇,虽然善战,但好汉敌不过人手多,他又哪里去刘邦八国联军的对手,所以,他很快溃败 。而这时英布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选择了“坐壁上观”,没有发一兵一卒,没有做一言一行 。结果,刘邦的联军就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很快把项羽的老窝彭城给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