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谈:街头搬运工力气竟然堪比霸王项羽

说起大力士,历代英雄无过于项羽 。《史记》记载,项羽“力能扛鼎” 。这个“扛”念“刚”,是举起的意思 。后世有人更把这个成语演绎成项羽单臂举鼎 。有人说,商代名鼎司母戊大方鼎重达一千六七百斤,项羽两臂那还不得有三千斤的力量 。其实,司马迁并没有说是单臂,那么就应该是双臂,否则必然会特地说明 。而商代的鼎和周鼎乃至于秦鼎的重量完全不同 。现在发现的诸多秦鼎以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代青铜大鼎最重,通高61cm,212kg 。项羽身高八尺,一米八左右,体重不祥,大概在一百四五十斤吧 。77公斤级的挺举世界记录为210公斤 。105公斤以上级别的挺举世界记录为263公斤 。应该说,项羽能够举起四百多斤的秦鼎已经是惊世骇俗了 。
可是,并非说项羽就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力士 。据说商纣王也力能扛鼎,秦国的武王也多次举鼎 。可商纣王的历史过于久远,难以定论,秦武王则因为举周鼎不成,被压得吐血而死 。
网络配图
其实,在正史的记载之外,民间有许多的高手 。李元霸一纯属虚构,典韦抄起两个小兵乱抡也是演义(《三国志》原文是“韦双挟两贼击杀之”,把两个士兵用胳膊给夹死了),可在清人文人清凉道人的《听雨轩笔记·绝力篇》中记载了一个经常在他家做事的搬运工,力大无穷,并且数据明确,当非戏说 。
清凉道人本名徐承烈,曾经在岭南的武缘县负责盐务工作,当时的运输大都走漕运,于是需要大量的搬运工 。有一个搬运工叫做韦得道,力大无穷 。当时的盐包一共两种,一种是廉州地区来的盐篓,一篓一百斤;从东关运来的盐包,一包重一百六十斤 。从河边运盐船到官府盐仓,大约有两里来路 。按照惯例每一篓,每一包都是两个人抬着走 。上岸的有许多台阶,很陡,道路又很窄,多数的搬运工都要在半路上休息一次 。可韦得道每次都是一个人一根扁担,一边是廉州四个盐篓四百来斤,一边是关东两个盐包三百二十斤 。韦得道一肩竟然挑起了七百二十斤的盐!韦得道用一根长藤做扁担,两里路下来根本不用休息,到了盐仓,交割之后立刻转身再挑,一天下来,还精力充沛 。
这里说的是韦得道肩膀力气大 。下面说说韦得道两臂的力气 。
有一次,不知道谁家的两头牛在路上相争斗,道路狭窄,四个牛角交缠在一起,把路完全给堵死了 。人们都得让道走,可那样运盐就要绕好大的弯子 。搬运工们都抱怨不已,韦得道走上前去,两只手各自扳倒一头牛的牛角,大吼一声,两头牛都倒退数步,被韦得道硬生生给拉开了 。牧童赶紧上前,把牛给牵走了 。明清演义经常说一些大将能够倒曳奔牛,韦得道做到了 。
网络配图
不久之后,徐承烈家中要重新装修,准备把卧室前的假山搬到墙脚去,让庭院敞亮一点 。徐承烈请来工头,工头左看看右看看,说:嗬,瞧这块大石头,少说也有一千五六百斤,没有三十个壮汉,根本就搬移不动 。不但如此,还需要用麻皮做一根大绳子,绑得结实了,才能够搬得动呢 。”韦得道当时也在场,听了工头的话呵呵一笑,说:“要想搬动这块石头也不难,只要老爷您给我吃饱喝足,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事情办妥了 。”徐承烈大喜,亲自给韦得道拿来烧酒、猪腿 。韦得道吃饱喝足,把外衣脱了,两只手放在石头下方,先弯下腰,用力一抬,那千斤巨石竟然一边就给抬起来了 。韦得道边走边推,才几分钟功夫,就移动了十二三米,把巨石移动到了墙脚 。搬移完了,再看韦得道,连喘气都不带,貌似还很轻松 。在场的四五十个人全部看呆了 。
瞧韦得道这份手劲,比西楚霸王项羽当毫不逊色,就是《水浒》中杜撰的倒拔垂杨柳也不过如此 。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埋没了多少高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