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汉朝刘氏三人谁的功绩更好?

汉朝王室刘氏三人刘秀、刘备与刘渊都揭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而借机笼络人心,兴为兴复汉室而做着不屑的努力!
但通过对“业绩”创建的难易度、“业绩”的大小与刘邦血缘关系的对比,表面上与血缘之间成正比关系:即这三人与刘邦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各自所建的功业过程也相应越来越难,统治的领域也越来越狭小 。
前两位据说是刘邦孙子刘启的后代:刘秀是刘启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九世孙,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而刘渊呢?据说是汉家的外甥,也与刘邦有关;其实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个家族是已经迁移到内地多年的匈奴人 。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开篇就说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并且从刘启到刘秀之间的家谱仔仔细细罗列了一下,说明刘秀的确是刘家的后代 。
网络配图

在《三国志·先主备》中,只说刘启的一个孙子刘贞(即刘胜的儿子)被分为涿州的侯爷,所以作为刘贞后代的刘备只能世世代代居住在涿州了,仅仅提到刘备的父亲,而没有将刘启至刘备的家谱叙述一下(《三国演义》中,汉献帝见到刘备,特地拿出了刘备家的家谱核实一下,并且比汉献帝大一辈,这就是刘皇叔的由来——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所以刘备的出身就值得怀疑了 。
而且东汉末年,正统的刘家皇帝都不被世人看好,何况一个身份不明的刘备呢?因为在血缘关系上,当时比刘备更正统的刘晔,都甘心做了曹魏的大臣,说明血缘本身不具备先天优势 。而刘备的成功只能说明是个人的努力达到的成功,与血缘无关,既然“汉室宗亲”这块牌子可以收买对汉王朝还有感情的一部分人,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备用了 。
下面说刘渊 。刘渊的传是在《晋书·载记第一》中,已经不享受皇帝待遇,并且开头就说刘渊的“渊”字犯了高祖(这里指唐高祖李渊,因为晋书是唐朝人写的)的讳,只能称他为刘元海(刘渊的字) 。因为对待这段历史,后人以东晋为正统,北方的十六国不能算正统 。
这三人的传记规格与他们所创建的基业有关,基业愈大愈久,传记规格就愈好,反之,基业愈小愈短,则规格越发像个平常人了 。
【历史揭秘:汉朝刘氏三人谁的功绩更好?】这三个人所建的业绩具有很大的传承性:刘秀在西汉王朝被王莽篡夺后的第十五年开始行动了,并且从起兵造反到河北登台即位建立汉朝(史称东汉王朝)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刘备在东汉王朝被曹魏政权篡夺之后,愤然在西蜀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蜀汉王朝) 。而刘渊在西晋末年回到左国城(今天的山西方山县)建立汉 。(史称汉国,后来改成前赵)
上面所说的所谓血缘关系,其实只是表面的,深层的东西却是人心相背因素 。
先说刘秀 。被篡前的汉朝,也就是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以及孺子婴,虽说在个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如不理朝政也好,或吃喝玩乐也好),都由下面的国家机器在照样运转,不涉及到下面的老百姓的生活;当时天下老百姓(包括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受王莽的骗,才同意建立新朝的;而新朝的“新”,其实就是瞎折腾,其结果得罪了所有人的利益 。
王莽复古改革的失败,让全天下的人又开始思念汉朝的好处来了;刘秀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和哥哥刘縯等刘氏宗亲开始造反起兵的 。其经历是,在地皇三年(即公元22年)10月起兵,到更始元年(即公元23年)9月攻下长安,杀死王莽 。不到一年的时间,王莽的政权就倒台了,说明这个政府是多么的不得人心,而此时出现了更始帝(湖北一带的绿林军拥立)、刘盆子(山东一带的赤眉军拥立)、以及稍后河北的王朗(《后汉书》称王昌,冒名说是汉成帝的儿子)、睢阳的梁王刘永以及安定的卢芳(自己说是汉武帝的后人)等好多都是打着汉朝名号的割据政权,当然也有胆大的,如四川的公孙述(被和袁术一样的“代汉者,当涂高”谶语所害)和甘肃一带的隗嚣(始终在反与不反之间犹豫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