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汉朝刘氏三人谁的功绩更好?( 二 )


网络配图

而刘秀在更始二年(即公元24年)正月开始北巡河北,到建武元年(即公元25年)六月在鄗(今柏乡县)称帝,也是短短的一年半 。刘秀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间,从被王朗追得到处跑,到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说明刘秀的处境变化是多么地大、多么地快啊 。
其后,刘秀依靠推翻王莽建立的巨大功勋所带来的声望、以及自己卓越的才能,先易后难,逐步消灭割据政权,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完成真正地统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版图 。
再说刘备 。刘备虽出身于没落的皇族家庭,但别人不相信,以致于他见到别人自我介绍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但这时汉朝的牌子没有王莽末年好打了,原因在于恒帝、灵帝时期大肆屠杀“清流”党人,失去了大批知识分子的拥护,使原本正统牌子的含金量褪色了不少 。
所以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既可以吸引到效忠汉朝(或对汉朝有感情)的知识分子(如荀彧、荀攸、孔融、崔烈等人),又接收到一批有才华、务实的智囊文人(如董昭、贾诩、王朗、华歆等人) 。还有一些南方文人,如刘表死后的荆州大多数文人(如蒯良、蒯越、王粲等人)投靠了曹操,刘备那边的刘巴、吴郡太守许贡等人也都心向曹操 。
再有,就是江东的文人都投靠了孙策孙权割据政权,也没有投奔“汉室宗亲”刘备 。说明刘备当时处境的确不如曹、孙两家,更重要的是“恒灵二帝”的屠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至少使其中的大多数人不再相信、或没有了汉家正统的意识,而是采取了务实的服务当地政权的态度 。所以,你看刘备请个诸葛亮还得跑了三趟,要是请出全天下的名士那还不得整天“全国出差”啊!在后者“舌战群儒”时,可以看出江东人士对刘备的看法,即他的皇家招牌的作用不大 。既然缺乏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他退保西蜀约五十年,也算相当不容易了——还强求他什么!
最后说刘渊 。刘渊这个匈奴人至少在他祖父一辈就已经改姓刘了,当然他还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 。当他在离石一带起兵时,司马家的“自相残杀”正搞得如火如荼,没有人理他 。而等到司马家斗得奄奄一息时,他才捡了个便宜,消灭了晋愍帝和晋怀帝两个政权 。但他势力范围依然是山西一带,终其一生也是在山西南部割据 。
网络配图

想想就知道当时老百姓、文人没多少人相信他们代表刘邦的汉朝 。但刘渊的家庙里的确供奉的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以及汉昭烈帝(即刘备)牌位,后来刘曜称帝后觉得打着汉家旗号不好使,或者说自己原本的身份瞒不了人,才改祭祀自己的祖先(如冒顿单于),当然随着也改了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
也就是说,刘渊打着汉家的旗号,弄着自己的人都觉得太勉强了,更不用说天下的老百姓了,可想这时的汉朝“皇家”牌子的效能几乎为零了 。
从三人所建功业对比,可见人心相背的作用是多么的大啊 。从刘邦在发迹前如宋江一般的豪爽、仗义,才能领着一帮“兄弟”打天下,后来在关中的“约法三章”收取了关中百姓的民心;直到民心大得使各地诸侯(如韩信、彭越、英布)都“推举”刘邦做皇帝 。直到汉武帝之前,汉家在老百姓的金字招牌是越来越具有含金量;再后来直到王莽篡权,招牌虽然在“褪色”,但还是有分量的;可是到了恒帝、灵帝“这两个败家子”时候,重用宦官、外戚,肆意屠杀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分化为三派,一派正直的、有良心的,但被杀害了很多;一派隐居的隐居,不问世事;另一派采取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明哲保身等务实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