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揭秘:孙权晚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昏君?

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皇帝 , 是魏蜀吴中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 , 长达二十三年 。然而在其晚年 , 却是尽出昏招 , 引致群下党争 , 朝局不稳 。
网络配图

孙权在三国领袖人物中 , 死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以后 , 享年七十一岁 。较之曹操六十六岁卒 , 刘备六十三岁卒 , 诸葛亮五十四岁卒 , 是活得最长的一个 。
但无论怎样长寿 , 总有大驾归天 , 也就是“死”的一天 。孙权到了面对死亡 , 必须考虑后事的时候 , 他可以信托的周瑜 , 鲁肃、黄盖、张昭等人 , 已先他而逝 。这就是老年皇帝的苦恼了 。正如文坛上前辈作家 , 最后剩下他老哥一个 , 在那里“荷戟独彷徨” , 也是难免凄凉伤感的 。
因此他不像刘备 , 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 , 可以托孤的诸葛亮 , 放心而去见他的关羽、张飞贤弟 。也不像曹操 , 儿子曹丕早已经羽翼丰满 , 留下的顾命大臣 , 如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 , 也足可以闭上眼睛 。孙权在死了太子登 , 废了太子和以后 , 眼看要接位的太子亮才九岁 , 实在太幼小了些 , 只好把国家大事 , 托付给他并不太想托付的诸葛恪了 。
网络配图

【三国揭秘:孙权晚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昏君?】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 , 诸葛亮的侄子 , 吴国的大将军陆逊 , 当着诸葛恪的面就批评过这位晚辈:“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 , 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凌其上 , 意蔑乎下 , 非安德之基也 。”这样的评价 , 作为主子的孙权 , 不可能不知道 。但到了晚年 , 人就特别爱偏听偏信 , 孙权早被亲信们包围得水泄不通 , 在他们谗言蛊惑下用了这个刚愎自用的诸葛恪 。孙权把儿子托付给他 , 肯定是半信半疑而死的 。结果 , 他刚刚一咽气 , 吴国就开始动乱了 。
由此 , 我们可以看出孙权一生 , 在早年之时英明 , 而到了晚年却变得十分糊涂 。他早年之所以有英明的表现 , 我们不能不归功于张昭、顾雍二人 。这正如刘备在早年漂泊南北 , 一事无成;晚年却大败曹操于赤壁 , 获得大半个荆州;又进取益州(四川与汉中) , 称王称帝 , 地位蒸蒸日上 。刘备晚年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 , 我们也不能不归功于诸葛亮一人 。打天下的人 , 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不是自己个人的大才干 , 而是得力的、能尽忠言的好帮手 。倘若刘邦没有萧何、张良、韩信 , 倘若李世民没有魏徵、房玄龄、杜如晦 , 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我们引以为荣的汉、唐两朝 。
网络配图

当然 , 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外 , 还有关羽、张飞、赵云、庞统、法正 , 帮了他不少的忙 。孙权除了张昭与顾雍以外 , 也倚仗了周瑜、鲁肃、诸葛瑾 。
没有周瑜、鲁肃 , 便不会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 , 没有诸葛瑾 , 也不会有猇亭之役以后的吴、蜀言归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