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底惊现万年前古文明何人杰作?

近三、四十年来,澎湖海域已发生十多起空难,共造成近300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多是战机在此坠海,澎湖海域上空接二连三发生各种飞机失事,恐怖级别堪比“百慕大死亡大三角洲” 。
2002年7月,在澎湖东吉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座水底古石墙的遗迹,成为台湾海域最受瞩目的一个疑似古沉城遗迹 。水下石墙的年代,整体建筑原貌、功能不明,至于是人造建筑抑或自然形成都是个谜,古城与飞机坠毁失踪是否有关也是一个未解的谜 。
网络配图
石墙发现后,有人推测它的年代在六千年以前,有人的推测在一万年以前 。但对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来说,真正文明也只有在几千年前才出现,在古代的中国,这一带一直都是无人开垦的蛮荒之地,何来的文明之说?况且这个文明甚至比中国历史还久远!
如果澎湖海底发现的远古文明真的存在,势必将对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写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
这座疑似人工建筑而成的石墙,在东吉屿西北侧,水深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之间 。石墙的平均高度约一公尺,宽度约五十公分左右,长度约一百米,呈东西走向 。
根据声纳扫描资料显示,同样的墙约有四至五道 。潜水人员实地探勘并发现,墙面部分的小凹洞还夹杂着小卵石 。潜水人员发现的结果,部分专家推测是人工建筑的石墙,可能是古代城墙的部分遗迹 。
尤其是1976年发现台湾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遗址——虎井沉城,与这个新发现的古石墙相隔仅一百里,两个遗迹之间的关联引人遐想 。曾有人推测虎井沉城年代可能在七千至一万年前 。
虎井沉城南海离岛包括桶盘屿、虎井屿、望安岛、七美岛及将军澳屿 。虎井屿和金门一样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目前西半部已开放,东半部仍为管制区,远望虎井,形状有如一付眼镜,中间的低凹处则为一般住家 。
网络配图
岛的西半部据高点有一白色建筑物,为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山本五十六将军的南进指挥所,来到虎井,很多人都会喝上一碗鲜鱼汤,黑加腊鱼清煮姜丝,相当鲜美 。
此外用高梁酒泡制的蜈蚣酒据说能强身补气,也是当地的特产 。传说17世纪时荷兰人曾于此地建有城堡,后来却因战火而沉没海底,虽然曾探勘过,却依然无所获,因此“虎井沉城”至今也是个谜 。
据闻澄渊下有沉城,每逢天清水澈、波平浪静之时,荡舟至虎井屿东南近岸的海面上,俯视海底,隐隐可见一红色小城,周围约30多米,恒墙犹存,雉堞可数,虽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但确有其事,曾有渔人潜入水底取出红砖以证实 。
至于沉城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早年荷兰人占据湖澎时,曾在风柜半岛筑红砖炮楼,后明宫潜近炮楼用炸药将其炸沉,倾入海底;又一说是一艘运砖船沉没于此;再一说是元代就有红砖城,因地震海啸而陷落海底 。至今沉城之谜仍未解开,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探秘 。
虎井沉城早见於澎湖古县志书中,为当时文人所称的澎湖八景之一 。从虎井高处俯视,清晰可见隐於海底的一道城墙,尤其夏季晴天潮水退出,水浅静而澄澈,故曰“虎井澄渊” 。
将“虎井沉城”推上国际舞台的,则为国内潜水老前辈谢新曦 。谢新曦早在民国六十五年时,受澎湖县长谢有温之托,代为寻找“虎井沉城”,此事“澎湖县志”关於虎井沉城都有记载,便欲一探究竟 。
不过该区水文复杂,地方上称之为“八卦水域”,即中间水静止,但外围水却滚荡不安 。他几番冒险,终於在民国七十一年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并以“沉城之谜”字样公布,引起国际考古人士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