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底惊现万年前古文明何人杰作?( 二 )


网络配图
城墙建筑工整,断非自然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 。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布满各种生物,东西向、南北向总长各约100公尺以上 。
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 。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直径外墙约20公尺 。
当时有人认为古沉城为澎湖桶盘、虎井特殊的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 。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 。
而虎井古沈城中堆成沈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不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行,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
由於当年该区仍属军事管制区,国际媒体不得其门而入 。直至民国八十五年,日本朝日新闻等才获准前往拍摄记录 。
“虎井沉城”画面在日本曝光後,引起相当大的轰动,日本学界不少认为其与琉球“与那国”海底发现的祭台,有同工异曲之妙,都属七、八千年的巨石文化 。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古文明学者汉卡克,去年八月间曾会同中、日人员实地潜水探勘後,肯定的指出:“大自然对东西、南北走向没有兴趣,但人类建筑却很讲究方位 。”
网络配图
虎井海底沉城的石块呈现十字形南北向与东西向方式排列,其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 。并且由於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都很平滑,其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认为这一定是人造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
同行的日本学者大地舜也同意汉卡克的说法,并推断虎井古沉城可能来自冰河时期,海水下降、海棚露出的时代 。
若证明属实,虎井沉城是在早於人类历史的冰河时期所建,年代可能上溯至一万二千至一万八千年前,可谓考古学上重大发现,不仅改写台湾史前历史,更是世界重要史前文明考古的珍贵资产 。
【澎湖海底惊现万年前古文明何人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