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为何一百年后其忠诚才得到认可?( 三 )


说完把帽子摘了下来 , 还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台阶上 , 说:“还陛下这个手板 , 我要告老还乡!”李治大怒 , 命令侍卫直接把他架出去 , 一直躲在幕后偷听的武则天气得不得了 , 喊道:“怎么不杀了这个老混蛋!”
最终 , 李治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 , 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褚遂良因为违背圣意 , 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 。显庆二年(657) , 又贬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 。
武则天还不解气 , 不久又将他贬为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 。显庆四年(659) , 褚遂良在流放中绝望地死去 。
遭受非议出于公心
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 , 也多遭受非议之处 , 其中争议最大的 , 就是刘洎之死 。
这件事 , 《刘洎传》是这样记载的:贞观十八年 , 唐太宗亲征辽东 , 命太子李治监国 , 同时令刘洎、高士廉和马周等重臣辅助太子 。
网络配图
第二年 , 唐太宗因征辽失败 , 急火攻心 , 身上长了一种毒疮 , 回到定州时病情一度十分严重 , 生命岌岌可危 。刘洎、马周闻讯赶来探望 , 出来后 , 褚遂良问情况如何 , 刘洎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 说:“圣体患痈 , 极可忧惧 。”
然而褚遂良后来却跟唐太宗说:“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 。”意思是说 , 刘大人觉得现在国家之事不用忧虑 。病中的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 , 心情可想而知 。
病愈之后 , 唐太宗召刘洎询问此事 , 刘洎据实以对 , 并说马周也在场 , 可以为自己作证 。太宗问马周 , 马周与刘洎说的一样 。然而褚遂良坚持说自己听到的才是真的 , 唐太宗最后决定相信他 , 赐刘洎自尽 。
这件事最大的争议焦点 , 就在于褚遂良是不是诬告、陷害刘洎 , 如果是 , 他的动机何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 他不相信褚遂良会陷害刘洎 , 理由有三:第一 , 褚遂良是忠直之臣 , 不会干出如此下作之事;第二 , 褚遂良与刘洎素无怨仇 , 没有干这种事的动机
第三 , 记录这段史实的《实录》是许敬宗所修 , 而许敬宗与褚遂良关系不睦 , 很可能是他将刘洎之死归咎于褚遂良 。北宋学者孙甫、大文豪苏轼等基本也持同样看法 。
然而司马光以人品立论 , 断然否认褚遂良有诬告之嫌 , 似乎并不太令人信服 。褚遂良与刘洎虽然没有个人恩怨 , 但在政治见解上并不一致 。
前太子李承乾死后 , 唐太宗在立储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 因此形成了支持魏王李泰与支持晋王李治的两大政治势力 。褚遂良是李治的支持者 , 而刘洎则属于李泰一派 , 因此不能排除褚遂良除掉政敌的动机 。
唯一能肯定的是 , 在这件事中 , 绝对没有对个人私利的追求 , 否则在武则天的问题上 , 褚遂良如果头脑稍微活泛一点 , 懂一点见风使舵 , 也就保住了高官厚禄 , 不至于落得客死他乡的结局 。
书品高超承上启下
唐朝初期 , 许多重大纪念活动所题碑文 , 多是由褚遂良操刀的 。例如纪念长孙皇后的《伊阙佛龛碑》 , 纪念名相房玄龄的《房玄龄碑》 , 还有最有名的《雁塔圣教序》 , 分别为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亲自撰文 , 足见褚遂良书法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