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粪便污染: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 ,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 。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 , 畜禽粪便随意堆放 , 并随雨水进入水系 。因此 , 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 , 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 。养殖污水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 , 由于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丰富 , 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 。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 , 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 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 , 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 ,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有害气体能进入呼吸道 , 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 不仅威胁着养殖场的安全 , 更危及养殖场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生物污染: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 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孳生蚊蝇 , 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 , 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 ,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危害人畜健康 。如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 , 与畜禽粪便污染造成的恶劣环境不无关系 。
为贯彻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各级*委和**应高度重视 ,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 采取有力措施 , 加快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 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宣传 , 增强环境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 , 以及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 发放养殖业治污技术资料 ,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举办培训班 , 召开现场会 , 对规模畜禽养殖业主进行培训 , 使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 , 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 。同时 , 组织对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进行培训 , 明确乡镇人民**要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 , 让乡镇干部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 , 合理选址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 农业部门要科学规划 , 合理布点 ,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医疗和人口集中地区等必须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 。在限养区范围发展养殖业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 , 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 , 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养殖量;把好源头关 , 严格审批禁养区一律不得审批畜禽养殖场的新、扩、改建项目 , 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对这些项目也要严格审批 。
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 , 邀请环保部门参与 。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 , 农业部门不得安排项目和资金补助 。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 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分类指导 , 科学整治各级**要根据各地情况 , 因地制宜 , 分类指导 , 制定方案 , 强化整治 。可分别采取“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生化、物化+**塘”的排放模式 , 实现“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果(蔬、林、田、地、茶、蚯蚓、蘑菇)”的循环综合利用;完善制度 , 落实责任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畜牧法》要求 , 指导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 对本地区畜禽养殖布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定点 , 定期向环保部门通报布点和选址以及业主治理污染的情况;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管 , 加大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 , 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报经**批准实施搬迁或关闭;国土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 , 需征得畜牧、环保部门的选址意见后 , 方能办理土地的划拨、出让、租赁等手续;整合资源 , 加大投入坚持“谁污染 , 谁治理”的原则 , 同时 , 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 , 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 , 建立“企业投入为主 , **以奖促治为辅”等综合防治资金投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