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后陵寝屡次被挖开两迁三葬死后不得安宁

俗话说的好“入土为安” 。一个人死了,入葬以后,在另一个世界是不会受到人世的干扰,就连普通百姓家,也无不奉行这样的观念,即便是遇到特殊的情况,迁葬一次也是很少见的 。
可是作为大清皇后,她居然两次被从墓中起出来,三次入葬,死后不得安宁,她就是道光皇帝的孝穆皇后 。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为他的儿子绵宁选秀女,选中了一个姑娘钮钴禄氏给绵宁当福晋 。此时的嘉庆已经三十七岁了,相比康熙皇帝三十五岁就当了爷爷,他真是很着急,所以就把这个重任寄托在绵宁的身上了 。
这对小夫妻婚后很是恩爱,可是十年过去了,竟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嘉庆十三年(1808年)春节刚过,钮钴禄氏突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嘉庆听说自己儿媳得了病,也很关心,谕旨太医全力医治 。
到了正月二十一日,钮钴禄氏便撒手西归了,绵宁对娇妻的病故很伤心,嘉庆也因此哀痛不已 。按照大清祖制,没有分府的皇子福晋病逝,如果要按照福晋的规格办理,金棺等需用红色,没有应用依仗,而这次,嘉庆皇帝特意下旨,将钮钴禄氏一切按照正规福晋的丧事办理 。
嘉庆让大臣在京城西南的王佐村为钮钴禄氏建造了园寝,其规制和亲王福晋相同,在热热闹闹的葬礼中,钮钴禄氏被入土下葬 。
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癸酉政变”,天理教教民攻打紫禁城,在这次变故中,绵宁击毙了两名天理教徒,因表现不俗被封为了智亲王,这样一来钮钴禄氏就变成了正宗的亲王福晋了 。次年五月,钮钴禄氏墓碑上的文字就改成了“智亲王福晋神位” 。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绵宁即位,称道光皇帝 。新即位的道光没有忘记他的原配夫人钮钴禄氏,在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册封钮钴禄氏为孝穆皇后,如此,钮钴禄氏的神位再一次被改成了“孝穆皇后神位” 。
道光皇帝登基后,马上在东陵宝华峪兴建自己的陵寝,道光七年(1827年)工程竣工 。因为孝穆皇后是结发之妻,原配皇后是一定要和道光合葬的,所以要迁葬宝华峪 。
当年五月,入葬孝穆皇后的王佐村在经过隆重典礼以后,园寝地宫开始破土,经过两天的挖掘,地宫隧道全部疏通,负责迁葬事宜的理藩院尚书英和、户部尚书禧恩等官员进入地宫,将孝穆皇后的棺椁和原来金井中的陪葬品移出 。
钮钴禄氏当初是以福晋的规制下葬的,她的棺椁外表为金黄色,刷漆十五次 。此时的钮钴禄氏已经是皇后,棺椁虽然不便更换,但是颜色必须要变,刷漆的次数也要增加 。由金黄色改为浑金色,刷漆四七次 。(清朝制度规定,死在皇后位上的梓宫要刷漆四十九次,死后追封的皇后的梓宫则刷漆四十七次 。)
四个月后,孝穆皇后被移入东陵,道光皇帝亲临东陵,向这位原配妻子告别,随后葬入了宝华峪 。这便是孝穆皇后的第一次迁葬 。
道光八年(1828年),宝华峪守陵人来报,发现了刚建好一年多的皇陵出现了渗水 。这在当时是塌了天的大事,道光皇帝亲临现场勘查,他看到孝穆皇后的梓宫上留有二寸高的霉湿的痕迹,由于没有好的方法治理,只得于道光九年(1829年),将孝穆皇后的梓宫移出地宫,供奉在了宝华峪的祾恩殿内 。
以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并没有对宝华峪进行修缮,而是直接废弃了,重新选中了西陵的龙泉峪,经过四年的营建,工程告竣 。
道光皇帝再次决定将孝穆皇后的梓宫移往西陵龙泉峪,入葬仪式当天,道光皇帝又一次亲临龙泉峪,为皇后祭奠,即日,孝穆皇后入葬地宫,这就是孝穆皇后的第三次入葬 。
孝穆皇后死于嘉庆十三年,嘉庆十六年葬在王佐村园寝,道光七年迁葬东陵宝华峪陵寝,道光十五年再度迁葬西陵龙泉峪陵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