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碰瓷” , 泛指一些投机取巧 , 敲诈勒索的行为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碰瓷”行为已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应当将其纳入刑法的视野予以谴责和非难 。那么 , 刑法上如何定性“碰瓷”行为?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
据说 , “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后来“碰瓷” , 归属于北京方言 , 泛指一些投机取巧 , 敲诈勒索的行为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 它的表现手法不断翻新 , 其中使用得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 。“碰瓷”行为已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应当将其纳入刑法的视野予以谴责和非难 。
目前 , 无论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部门关于“碰瓷”案件的定性问题一直都充满着争议 。对于“碰瓷”行为的定性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文章插图
(一)司法实践中“碰瓷”定性的分歧
法律法规不健全、高额收益驱诱、道德良知的丧失等因素滋生了碰瓷现象 。法律上称“碰瓷”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 。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文章插图
实践中 , 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的定性 , 存有四种意见:
1、第一种意见认为 , “碰瓷”构成诈骗罪 。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凭借自己对交通法规的熟知状况 , 隐瞒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真相 , 使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 , 误以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所为 , 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 。
2、第二种意见认为 , “碰瓷”构成敲诈勒索罪 。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利用被害人违反交通法规的事实 , 以交给交警处理相要挟 , 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 , 从而交付财物 。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文章插图
3、第三种意见认为 , “碰瓷”构成抢劫罪 。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后 , 当场使用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 , 强行劫取公私财物 。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4、第四种意见认为 , “碰瓷”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理由是:行为人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 , 有可能使被撞击的车辆失去控制 , 进而危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文章插图
(二)认定“碰瓷”的法律适用
对我们来说 , “碰瓷”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 , 诸如“北京韩某汽车碰瓷致同伙死亡案”、郑植轿车系列“碰瓷”案件、郑州高速公路“碰瓷”案件 。我们认为 , 对于“碰瓷”行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是碰瓷行为?刑法上如何定性?

文章插图
1、此类行为原则上考虑构成诈骗罪 。由于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 , 不会明示自己的主观目的 , 会对事实真相加以隐瞒从而骗取对方“自愿”交付赔偿款 , 因此“碰瓷”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