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林黛玉算笔经济账:庞大的家产都哪儿去了?

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 。可是,谁关心过黛玉的经济问题?连黛玉唯一的贴心人宝玉也是浑浑噩噩,他也不会帮着去打听黛玉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 。
林黛玉的理财能力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背景就是贾府经济在走下坡路 。如果不去了解经济问题,就没办法对人物作出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
比如林黛玉,一个多愁多病的美女,可惜红颜薄命 。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整个一个悲情人物 。这是后四十回的一个高潮,这个高潮尽管曾感动了很多人,但是它和曹雪芹的原意不一定相符 。而且,后四十回里许多内容和前八十回对不上号 。所以这里所讲内容只和前八十回有关 。
林黛玉,印象最深的就是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林黛玉的诗才,姐妹堆里面真的是才华横溢,绝对不食人间烟火 。
而王熙凤是怎么评价林黛玉的?在第55回,王熙凤病了,由探春、李纨、宝钗代为管家 。这时王熙凤对平儿发表了一番议论,把大观园里的各人评论了一番 。不妨来看看《红楼梦》里的人物对白:
网络配图
宝玉又不是这里头的货 。大奶奶(李纨)是个佛爷,不中用……再者,林姑娘和宝丫头两个虽好,可都是亲戚 。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看来,在王熙凤的心目中,林黛玉的理财能力跟薛宝钗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她可能因为身体不好,不然还想派林黛玉大用场 。
曹雪芹也直接写到过林黛玉的一些经济头脑 。在第62回,贾宝玉过生日,午饭以后大家散步闲聊 。林黛玉和贾宝玉就谈到当时探春做的一些改革,黛玉说: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
黛玉一有空是在给贾府算帐 。算的结果是“出的多,进的少” 。和王熙凤算的完全一个意思,这点非常了不起 。王熙凤是管家的,有帐簿 。林黛玉没有机会接触,全靠平日的细心观察 。
林如海家产有多少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林如海,探花出身 。要了解林黛玉,必须要了解林如海 。《红楼梦》第2回里说: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
曹雪芹安排林如海当的两个官很有意思,一个“兰台寺大夫”非常雅,国家图书馆馆长 。第二个是满身铜臭气的“巡盐御使” 。过去盐业由国家来统一经营专卖 。巡盐御使是盐业管理部门的监察官员,这个职位的权利非常大,是个肥缺 。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对《金瓶梅》非常佩服,从中借鉴了不少东西,《金瓶梅》里就写到一个巡盐御使,手指缝里漏一漏,底下的人就发财了 。曹雪芹居然安排林黛玉的爸爸也去做巡盐御使 。林如海巡盐御使干得怎么样,曹雪芹一个字都不提,但我们把另一个人当作参照系,看看林如海这个官是怎么当的,就是贾雨村 。贾雨村早先被人家革了职,跑到林家去做家庭教师,后来官复原职 。这是因为林如海的推荐 。林通了关节,走了后门,写信给他妻子的兄弟贾政,大力推荐贾雨村 。贾雨村后来仕途亨通,最后是做了“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
网络配图
曹雪芹可以有多种方法让贾雨村复职,为什么偏偏把第一推动力给了林如海,过去读者比较偏爱林黛玉,都忽略了这层关系 。林如海究竟是怎样一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