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林黛玉算笔经济账:庞大的家产都哪儿去了?( 二 )


在对待贾雨村这件事情上面,林如海表现出他不是一个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而是非常熟悉官场的规则 。可以想象,林如海不必张牙舞爪地去勒索,那些盐商自然会按规矩孝敬,那么他的钱就非常多了 。不光他的灰色收入多,因为林家四代为侯,家产本来就相当可观 。曹雪芹作品里一而再交代,林如海曾有过儿子,但三岁时就死了 。尽管他有几房小老婆,但都没有生育,只生下了个林黛玉,而且林家连近一些的亲戚都没有 。遗产应该只能传给林黛玉 。
一无所有的林黛玉
为什么林如海家产如此之多,林黛玉却一贫如洗?林如海死后财产哪里去了?前八十回里,曹雪芹没有明确,但是作者不厌其烦地埋下了许多伏笔 。这些伏笔在八十回以后是应该起作用的,但是曹雪芹没把书写完 。
曹雪芹祖父也当过巡盐御使,看看当年曹家的风光,我们可以断定,林家也非常有钱 。
曹雪芹一再暗示大家,林黛玉按理说可以继承一大笔家产,可是这前八十回当中给人印象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
依我说每日早起用上等的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熬出粥来喝,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只因我这身上不好,每年闹这个病,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我又兴出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即便不说,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 。我又不是他们的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同他们家姑娘是一样的,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首先得注意是谁带林黛玉去处理丧事,又是谁把林黛玉带回了贾府,他是贾琏,王熙凤的丈夫,而这对夫妻,是荣国府实际上的管家人 。还要注意曹雪芹把林如海去世时间写得非常细,九月初三日巳时死,把贾琏、林黛玉回来的时间也写得非常准确,是年底,前后四个月 。从扬州送林如海的灵柩到苏州,再从苏州回到北京,在古代一个月也够了 。
三个月在干嘛?林如海几房小妾需要处理,再有一件更大的事,他的家产需要清点接收 。林如海那么精明,临去世前,他知道林黛玉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她的外婆贾母 。林家庞大的财产没有办法让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来管理,所以也只能委托贾府代管,交给贾琏实际上是交给贾母 。
曹雪芹有几次伏笔,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 。她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的奶妈,王嬷嬷 。曹雪芹说她是“极老” 。一个是非常小的丫头,雪雁,极小 。林如海死了以后,第二次进贾府,这个时候,王嬷嬷提都不提,很可能已经去世了 。她身边只有一个雪雁,没有从林家带回来任何一个仆人 。从客观上来看,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以后,她和林家的所有纽带都被切断了 。这在第72回里有一次流露 。那个时候,要过中秋节,结果,王熙凤、贾琏手里没有现金,他们是靠了偷贾母的一些金银家什,拿出去当,这个时候宫里的太监又来打秋风,要银子 。这时,贾琏曾经发狠说了一句话,泄露了天机 。贾琏对凤姐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 。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 。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
网络配图
这意味着,荣府曾经发过这样一笔财 。有意思的是,贾琏说这句话时,王熙凤没有任何惊讶的反应,就说明王熙凤也知道发过这样一笔财 。按照贾府的收入,常规的就是庄田上的秋租、夏租,不可能有二三百万两 。
【帮林黛玉算笔经济账:庞大的家产都哪儿去了?】翻遍全书,只有一次机会 。那就是林如海去世后,林家财产的去向 。后来林黛玉十多岁了,长大懂事了,贾府没有一个人去对她说明有一笔财产在贾府托管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