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趣闻:王昭君的爱情故事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是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虽说如此我们对她的爱情故事却只知甚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王昭君的传奇爱情故事 。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昭君字婧,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为掖庭 。”作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我从小喜爱听她的故事,但对她的爱情了解不多 。
网络配图

一个女人的爱情往往会令人着迷,一个公认美人的爱情更会让人心动 。在历史书籍,古典著作中描述王昭君爱情不多 。我看了部份资料,认为她的爱情是凄美的,与她漂亮美丽的美貌是不相匹配,她没有那种只教人以死相许的壮举,只有一个女人不安份的心,将爱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历史上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比较有名气的是文成公主,最被人传诵的是美丽的王昭君 。
【演义趣闻: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文成公主的赞誉多是传播民主文化,而王昭君却多是为她的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倾倒天下男人 。其实不然,王昭君是一位在封建社会争取爱情的化身,人们在赞美她的美丽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同时,还写了她主动嫁单于,并后来嫁给单于的儿子 。一个貌美天仙的女人,老单于和他儿子复株累怎会对她如此情有独衷 。
主要还是她的美征服了人们 。总体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 。她的美是鬼斧神工,天地之灵秀结晶 。更难能可贵的是昭君出塞和亲是出于自愿 。自愿是自己对和亲心甘情愿,可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边塞哪?还有什么比爱情更会让一个女孩心动,然而,封建社会的好丈夫,树立的是夫贵妻荣爱情观,最好的丈夫也就是皇帝 。
王昭君的理想的丈夫是什么样的呢?从她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是嫁皇帝 。残酷的现实却不能让她如愿以偿,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 。在王昭君出塞时,有人评说: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王昭君以一个少女怀春的心,默默地想:我在这里只是等死,如何才见君王面,直教红颜伴枯灯 。王昭君住在汉宫里的时候,每天都这样告诉自己 。可是王昭君无计可施,直到听见皇帝要选宫女嫁给呼韩邪单于的消息 。
网络配图

她那棵向往和追逐爱情的心被重新点燃,不嫁王候嫁君王,汉元帝你不是不选我吗?我要走出这片郁闷的天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王昭君凝视着铜镜里自己的面容,专心地抹上鲜艳的胭脂,灿烂如同汉宫中缤纷绽放的桃花,美若出水芙蓉 。出塞前,精心打扮后的王昭君被带去见曾经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怀着一丝期望和祈祷 。直到后来,当王昭君听到汉元帝驾崩的消息时,虽然很久以后才传到的,但王昭君的心情很奇特 。她想那曾经是自己日思夜盼的男人啊,于是感到一点点感伤 。
面对汉使:“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这也许是王昭君当时心情的表白 。“昭君拂玉鞭,上马啼多颊 。近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这是真实的写照 。既然王昭君出塞既是自愿,那就说明对出塞和亲有一定的认识,既然有认识,那就不会以远嫁为悲了 。我认为她是诗人们“伶其远嫁”的思想,可能来源于安土重迁和对“红颜薄命”的同情 。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这种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故不应对它有过多的指责,但它究竟和历史上的王昭君的精神相去甚远,没有如实地反映了昭君的内在心情 。我想王昭君只所以被人传颂,这与她追逐爱情和向往自由是分不开的,也与生活在贫困交加的封建社会里的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